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菌污染对细胞培养实验结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5-09-28 15:44:24)
标签:

知识

教育

方法

收藏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真菌污染对细胞培养实验结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百欧博伟生物:真菌污染是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污染源之一(尤其在湿度较高、操作不规范时易发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具有直接破坏性、累积性和隐蔽性,轻则导致细胞生长异常,重则使整个培养体系崩溃,实验数据完全失效。具体影响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直接破坏细胞存活与生长状态:从“生长抑制”到“彻底死亡”

 

真菌(如白念珠菌毛霉曲霉酵母菌等)对细胞的生存环境具有强烈干扰,且不同真菌的破坏方式略有差异,但最终都会导致细胞无法正常生长。

 

1、营养竞争与空间侵占

 

真菌繁殖速度极快(尤其在富营养的细胞培养基中),会优先消耗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通过菌丝(丝状真菌)或细胞团(酵母菌)占据培养空间:

 

轻度污染时(如早期酵母菌污染),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下降(如原本 24 小时翻倍,污染后 48 小时仍未翻倍),贴壁细胞出现局部稀疏、形态皱缩;

 

重度污染时(如毛霉菌丝蔓延),菌丝会缠绕细胞或覆盖培养皿表面,导致细胞因“缺氧 + 缺营养”快速死亡(通常 1-2 天内贴壁细胞完全脱落,悬浮细胞成团裂解)。

 

2、分泌毒性物质直接损伤细胞

 

多数真菌会分泌代谢产物(如蛋白酶、酯酶、有机酸、真菌毒素),直接破坏细胞结构或功能:

 

蛋白酶可分解细胞间连接蛋白(如钙粘蛋白),导致贴壁细胞脱落;

 

有机酸(如曲霉分泌的柠檬酸)会降低培养基 pH(从 7.2 降至 5.0-6.0),破坏细胞内酶活性和离子平衡;

 

部分真菌(如黄曲霉)分泌的毒素可穿透细胞膜,损伤 DNA,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

 

二、诱导细胞表型与功能异常:数据偏离真实状态

 

即使细胞未完全死亡,真菌污染也会通过“应激反应”或“间接干扰”导致细胞表型改变,使实验检测结果失真(这种影响在污染早期最隐蔽,易被忽视)。

 

1、细胞形态与生理特征改变

 

贴壁细胞:形态从多边形变为圆形,边缘模糊,胞质出现空泡(应激性损伤),部分细胞提前进入衰老状态(如出现多核、体积增大);

 

悬浮细胞:聚集成团(正常应为单个或小簇),活力下降(台盼蓝染色阳性率升高);

 

功能细胞:如免疫细胞(巨噬细胞)会因真菌刺激过度分泌细胞因子,若实验目标是检测 “药物对细胞因子的调控”,污染会导致检测值偏高,无法区分是药物作用还是污染应激。

 

2、基因表达与代谢通路紊乱

 

真菌及其代谢物会激活细胞内的应激信号通路,导致大量“非目标基因”异常表达:

 

例:若实验需检测 “某基因的沉默效率”,污染可能使该基因表达量因应激而被动上调/下调,掩盖真实的沉默效果;

 

代谢组学实验中,真菌的代谢产物(如甘露醇、海藻糖)会混入细胞样本,干扰目标代谢物(如氨基酸、脂质)的检测(如 HPLC 峰重叠、质谱信号干扰)。

 

三、干扰后续实验操作:样本污染导致连锁错误

 

若污染未被及时发现,携带真菌的细胞样本进入后续实验(如核酸/蛋白提取、染色、共培养等),会引发更复杂的干扰:

 

1、核酸提取与检测偏差

 

真菌 DNA/RNA 会混入细胞核酸样本,导致 PCR/qPCR 出现非特异性扩增(若引物与真菌序列有同源性);

 

真菌核酸酶会降解目标 RNA,导致逆转录失败或 qPCR 结果偏低;

 

测序实验中,真菌基因组片段可能被误读为“细胞突变”,导致结果分析错误。

 

2、蛋白检测与分析干扰

 

真菌分泌的蛋白酶会降解细胞蛋白(如目标检测蛋白),导致 Western blot 条带变浅或消失;

 

真菌自身蛋白(如几丁质酶、热休克蛋白)会在电泳中形成杂带,干扰目标蛋白的定量(如灰度分析误差);

 

免疫荧光染色时,真菌菌丝可能非特异性结合抗体,形成假阳性荧光信号,误导细胞定位判断。

 

3、共培养或功能实验失效

 

若实验涉及“细胞与其他生物(如细菌、病毒)的互作”,真菌污染会成为“第三方干扰因素”:

 

例:研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共培养”时,真菌会同时刺激两种细胞,破坏原本的互作平衡,导致实验结论完全错误。

 

四、影响程度的核心判断因素

 

真菌污染对细胞培养的干扰是否“可接受”,需结合以下 3 点判断:

 

影响因素   轻度干扰(可谨慎评估)   重度干扰(必须废弃)

 

污染发现时间 接种后 12 小时内,仅少数真菌孢子,无明显菌丝 培养 24 小时后,菌丝蔓延或培养基浑浊

 

细胞状态  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增殖未受明显抑制  细胞大量死亡或脱落,形态完全异常

 

实验目的 初步观察(如细胞形态学预实验) 定量检测(如蛋白浓度、基因表达量)、长期培养

 

结论:

 

“定性观察类”初步实验(如细胞传代稳定性预实验),若早期发现轻度污染,可尝试丢弃污染样本、重新接种,对整体方案影响较小;

 

“定量分析类”核心实验,即使轻度污染也会导致数据不可靠,必须终止实验并重做。

 

关键提醒:真菌污染的“隐蔽性风险”

 

部分真菌(如酵母菌、隐球菌)污染初期无明显菌丝,仅表现为培养基轻微浑浊或细胞生长变慢,易被误判为 “细胞状态不佳” 而非污染。此时若继续实验,会导致:

 

浪费后续试剂(如 PCR 试剂盒、抗体)和时间;

 

若污染样本与其他样本交叉接触(如共用移液枪),可能引发大规模污染,扩大损失。

 

因此,细胞培养中需每日观察细胞状态(包括培养基颜色、澄清度、细胞形态),一旦发现疑似污染(如出现絮状沉淀、不明颗粒),立即通过“镜检”确认(真菌在显微镜下可见菌丝或孢子,与细菌的点状污染有明显区别),并及时处理污染样本(高压灭菌后丢弃),避免扩散。

 

总之,真菌污染对细胞培养的核心危害是破坏“细胞 - 环境”的稳定平衡,导致实验失去“单一变量”基础,最终使结果失去参考价值。预防(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消毒培养箱)比处理更重要。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最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