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种资源复核规程的目的与范围及复核内容与方法!
(2025-08-20 15:29:49)
标签:
知识技术方法收藏 |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
微生物菌种资源复核规程的目的与范围及复核内容与方法!
百欧博伟生物:微生物菌种资源复核规程是确保保藏菌种活性、纯度、稳定性和准确性的关键质量控制程序。这是一份通用的规程框架,具体细节需要根据菌种保藏机构的性质、保藏微生物的种类(细菌、真菌、放线菌、病毒等)、保藏方法以及遵循的质量标准进行调整。
一、目的:
确保保藏菌种的活性(存活能力)符合预期要求。
确认菌种的纯度和无污染状态。
验证菌种的形态学、生理生化或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稳定性。
核实菌种的分类学信息(种属鉴定)和菌株标识的准确性。
及时发现保藏过程中的问题(如交叉污染、退化、标签错误)。
为菌种分发提供质量保证依据。
满足相关质量体系和法规的要求。
二、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机构保藏的所有微生物菌种资源。
涵盖新入库菌种、定期库存菌种、分发前菌种、复活后菌种以及冻干后菌种等。
适用于不同保藏形式(如斜面、穿刺、甘油管、冻干管、液氮等)。
三、职责:
菌种保藏管理员:负责制定复核计划、执行复核操作、记录结果、报告异常、维护复核记录。
质量负责人/主管:负责审核复核计划、批准规程、监督复核过程、处理偏差、确保符合质量要求。
技术支持人员:提供特定鉴定或检测技术支持(如分子生物学、特殊生理生化试验)。
安全负责人:确保复核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措施到位。
四、定义:
复核:对保藏菌种进行的一系列测试,以确认其关键特性是否符合保藏要求。
活性: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复苏生长的能力。
纯度:菌种培养物中仅含有目标微生物,无其他微生物污染。
稳定性:菌种在保藏期间关键特性(形态、生理、遗传)保持恒定的能力。
准确性:菌株标识(名称、编号、来源等)与保藏记录及实际特性一致。
参考菌株:用于对照试验的标准菌株。
标准操作程序:详细描述特定操作步骤的文件。
五、复核频率:
新入库菌种:入库前必须进行首次复核(包括活性、纯度、基本鉴定)。
定期复核:根据菌种稳定性、保藏方法、历史数据和风险评估确定周期(例如:每1年、2年、5年或更长)。高风险或关键菌种应缩短周期。
分发前复核:对拟分发的菌种进行活性与纯度复核(尤其是冻干菌种)。
复活后复核:从长期保藏状态(如液氮、冻干)复苏后,使用前需复核活性和纯度。
冻干后复核:完成冻干程序后,需立即抽取样品复核活性。
异常情况:当收到用户关于菌种问题的反馈、或发现存储条件异常时,应立即进行针对性复核。
长期不活动菌种:长期未分发或复核的菌种,在重新启用前需进行复核。
六、复核内容与方法:
复核内容应根据菌种类型和重要性进行选择,核心通常包括:
1、活性复核:
方法:将菌种从保藏状态(如刮取冻干菌粉、融化甘油管、取出液氮冻存管)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固体平板、斜面或液体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判定:观察生长情况。应有典型生长(如菌落形成、液体变浑浊)。记录复苏时间、生长速度、生长量。定量方法可计算存活率(如对冻干品)。
标准:明确最低可接受的复苏标准(例如:冻干菌种复苏率 > 1%, 甘油管能在X天内长出典型菌落)。
2、纯度复核:
方法:
镜检: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有无杂菌形态)。
平板划线/涂布: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是否均一。必要时挑取不同形态菌落进行鉴定。
液体培养:观察均匀浑浊度、有无沉淀、菌膜等异常。
选择性培养基:使用抑制目标菌种但允许潜在污染物生长的培养基进行反向验证(需谨慎设计)。
判定:无杂菌形态、无不均一菌落、无异常生长现象。
标准:无可见污染。
3、形态学复核:
方法:在标准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观察记录菌落形态(大小、形状、边缘、隆起、表面、颜色、光泽、质地)、色素产生、溶血性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形状、大小、排列、有无特殊结构如芽孢、鞭毛、荚膜等)。
判定:与原始记录或参考描述/图片进行比对。
标准:形态学特征稳定,无明显变异。
4、关键特性/稳定性复核:
方法:选择最能代表该菌种特性的1-3项关键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如特定碳源利用、酶活性、温度/PH/盐度耐受范围、抗生素敏感性、特定代谢产物产生)。分子生物学方法也可用于稳定性监测(尤其对基因工程菌)。
判定:与原始记录、参考菌株或标准描述进行比对。
标准:关键特性稳定,未发生显著退化或变异。
5、标识准确性复核:
方法:核对复核菌种的标签信息(菌株编号、名称、来源等)与保藏记录、数据库信息是否完全一致。必要时进行快速鉴定与记录信息比对。
判定:信息完全一致。
标准:零错误。
七、操作程序:
所有复核操作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SOP(如无菌操作SOP、显微镜操作SOP、生理生化试验SOP、PCR操作SOP、生物安全SOP等)。
使用经过确认和校准的仪器设备。
使用合格的培养基、试剂和耗材。
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洁净度、温湿度)进行操作。
做好个人防护(实验服、手套、必要时护目镜/口罩/生物安全柜)。
详细记录操作步骤、使用的材料、培养条件、观察时间等。
八、记录与报告:
复核记录表:设计标准化的记录表格,至少包含:
菌株唯一编号
复核日期
复核人
复核内容(活性、纯度、形态、特性、标识)
使用的方法和条件
观察/检测结果(文字描述、图片、数据)
判定结果(符合/不符合)
复核结论
备注(异常情况说明)
复核人签名,审核人签名(如需要)
结果报告:定期汇总复核结果,形成报告提交给质量负责人。报告应包含:
复核菌种清单及编号
复核类型(定期、分发前等)
复核项目及结果汇总
不符合项及处理措施
总体评估与建议(如是否需要增加复核频率、是否需要重新保藏、是否需停止分发等)
记录保存:所有原始记录、报告需妥善保存,保存期限应符合机构政策和法规要求(通常长期保存,至少10年或永久)。电子记录应有备份和安全措施。
九、结果判定与处理:
符合:所有复核项目均满足标准要求。菌株状态良好,可继续保藏和分发。
不符合:
活性低/无活性:尝试复活备份管(如有)。若仍失败,需评估原因,考虑重新分离或引进,并标记为“无活性”。
污染:立即隔离该菌株及可能受影响的批次。尝试纯化分离目标菌。若纯化失败或污染严重,需销毁并标记为“污染”。调查污染来源。
特性变异/退化:评估变异程度和重要性。尝试分离回复原始特性的单菌落。若无法回复或变异显著影响应用,需标记为“退化/变异”,并评估是否继续保藏/分发或重新引进。
标识错误:立即暂停该菌株分发。追溯错误来源,纠正所有记录和标签。评估影响范围。必要时进行准确鉴定。
偏差处理:任何不符合项或操作偏差均需按照《偏差处理程序》进行调查,记录根本原因,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十、生物安全:
复核操作必须在与其生物安全等级相匹配的实验室中进行。
操作潜在病原微生物时,必须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范,使用生物安全柜,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灭菌。
废弃物必须按照生物危险废弃物处理程序进行安全处置。
十一、参考文件:
相关SOP(无菌操作、培养基配制、生理生化试验、显微镜使用、分子生物学操作、生物安全、记录控制、偏差处理等)
菌种目录/数据库
微生物鉴定手册(《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国际/国家菌种保藏中心操作规程
相关质量标准(ISO 9001, ISO/IEC 17025, OECD BRC指南等)
生物安全手册
十二、修订历史:
记录本规程的版本号、修订日期、修订内容、修订人、批准人。
重要提示:
风险评估:制定复核策略时应进行风险评估,考虑菌种价值、稳定性、保藏方法、使用频率、潜在风险(生物安全、误用)等因素,合理分配资源,确定复核频率和深度。
代表性抽样:对于大量备份的菌株,需制定科学的抽样方案进行复核。
技术更新:随着鉴定技术的发展,规程中采用的方法应适时更新,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人员培训:所有执行复核的人员必须经过充分的培训和考核,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审计:应定期对复核过程进行内部或外部审计,确保持续符合规程要求。
这份规程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在实际应用中,务必根据您机构的具体情况(规模、资源、保藏菌种类型、遵循的标准等)进行细化和补充,制定详细的SOP来支撑每个复核步骤。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