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

标签:
知识教育文化收藏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
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是水质和食品卫生检测中常用的微生物指标,它们的关系和区别如下:
1、总大肠菌群(Total Coliforms)
定义:
总大肠菌群是一类需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能在37°C下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包括多个属的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肠杆菌等)。
检测方法:
通过乳糖发酵法(如多管发酵法或滤膜法),在37°C培养24-48小时,观察产酸产气现象。
指示意义:
反映水体或食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但无法区分污染来源(可能来自环境或粪便)。特异性较低,可能包含非粪便来源的细菌。
2、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s)
定义:
总大肠菌群中能在44.5°C高温下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亚群,主要包括大肠杆菌(E. coli)和少数其他耐热菌。
检测方法:
在44.5°C高温条件下培养,筛选出耐热的粪便来源菌种。
指示意义:
更直接指示粪便污染,因为这类细菌主要存在于温血动物肠道中。但可能包含少量非致病菌。
3、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
定义:
粪大肠菌群中的一种特定细菌,属于埃希氏菌属,是粪便污染的最直接指示菌。
检测方法:
特异性检测方法(如酶底物法检测β-葡萄糖醛酸酶)。
指示意义:
明确指示近期粪便污染,且可能提示致病风险。
三者的层级关系
总大肠菌群 ⊃ 粪大肠菌群 ⊃ 大肠杆菌
(总大肠菌群包含粪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包含大肠杆菌)
核心区别
应用场景
总大肠菌群:初步筛查污染(如饮用水源常规监测)。
粪大肠菌群:确认是否受粪便污染(如海滩水质评估)。
大肠杆菌:精准判断粪便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如疫情调查或食品安全检测)。
通过区分三者,可逐步锁定污染来源与风险程度,为卫生管理提供依据。
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