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总数显色培养基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025-07-23 16:40:33)
标签:
技术方法注意事项 |
分类: 培养基 |
一、原理
1、特异性酶-底物反应:
显色培养基中添加了特定的显色底物(如荧光素、色原物质),这些底物与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如β-葡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特异性结合。当目标菌的酶分解底物时,释放出色原或荧光物质,使菌落呈现特定颜色。
例如:大肠杆菌分解X-Gluc(显色底物)后,菌落呈蓝色;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显粉红色。
2、选择性抑制与促生长:
培养基可能含有选择性抑制剂(如胆盐、抗生素)抑制非目标菌的生长。
添加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促进目标菌增殖,提高检测灵敏度。
3、颜色区分与快速鉴定:
不同菌种因代谢差异产生不同颜色,无需额外生化试验即可初步鉴定,缩短检测时间(如18-24小时出结果)。
二、使用方法
1、培养基准备:
按照说明书配制,灭菌后倾注平板(或使用预装平板)。
若为干粉培养基,需用纯水溶解并高压灭菌(注意温度避免成分破坏)。
2、样品处理与接种:
样品稀释:液体样品直接接种;固体样品需均质后梯度稀释(如10倍系列稀释)。
接种方式:
涂布法:取0.1-0.2 mL样品涂布于平板表面。
倾注法:将1 mL样品与熔化的培养基混匀后倾注(适用于高菌量样品)。
3、培养条件:
温度:根据目标菌选择(常见35-37)。
时间:通常18-24小时(部分慢速菌需延长至48小时)。
需氧/厌氧:需氧培养为主,厌氧菌需特殊条件。
4、结果判读:
颜色判读:直接观察菌落颜色(如大肠杆菌显蓝色,沙门氏菌显紫色)。
计数规则:
仅计数符合目标菌颜色特征的菌落。
选择菌落数30-300的平板进行统计。
交叉验证:必要时通过镜检、PCR或生化试验确认结果。
三、注意事项
1、质量控制:
使用前用标准菌株(如大肠杆菌ATCC 25922)验证培养基性能。
阴性对照(无菌水)与阳性对照(含目标菌的样品)需同步检测。
2、保存与有效期:
未开封干粉需避光、干燥保存(通常2-25,有效期2年)。
配制后的培养基冷藏(2-8)并1周内使用,避免反复冻融。
3、干扰因素:
样品成分:高盐、强酸/碱性样品可能抑制显色反应,需调整pH或稀释。
杂菌竞争:过量非目标菌可能掩盖显色结果,需优化稀释度。
4、局限性:
无法区分死菌与活菌(需结合ATP检测)。
部分近缘菌种颜色相近(如某些肠球菌与链球菌),需进一步鉴定。
四、应用场景
快速筛查:食品、水质、医疗环境中的卫生指标菌(如大肠菌群)。
临床诊断:尿液、分泌物样本的病原菌初步鉴定(如尿路感染中的大肠杆菌)。
工业微生物控制:生产线微生物污染监测。
通过显色培养基,可实现高效、直观的细菌检测,显著提升实验室工作效率。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最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