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菌落总数超标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关键控制策略!
(2025-07-18 15:14:45)
标签:
知识教育方法 |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
一、菌落总数的定义与食品安全意义
菌落总数是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指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pH值、需氧环境等)每克或每毫升食品中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其超标不仅破坏食品营养成分、加速腐败变质,还可能增加致病菌污染风险,威胁消费者健康。根据国家标准,如熟肉制品菌落总数限值为10000 CFU/g(目标值),水产制品为50000 CFU/g(目标值)。若抽检超标,企业将面临罚款、信誉损失等严重后果,如上海市场监管局近期通报的绿豆糕菌落总数超标事件。
二、菌落总数超标的主要原因分析
1、原料污染
原料本身携带微生物:如面粉、乳品、鸡蛋等原料若储存不当(温湿度失控)或未检测消毒,可能携带霉菌、大肠菌群等污染源。
包装材料污染:内包材未经严格消毒(如未使用紫外线或臭氧处理)直接接触食品,导致二次污染。
2、生产过程卫生管理不足
设备清洁不到位:如鱼泥机、管道等复杂结构设备易残留微生物,常规清洗难以彻底清除生物膜或芽孢。
人员操作不规范:员工手部消毒不彻底、未穿戴防护用具(口罩、手套等)或生熟交叉操作,直接引入污染。
3、环境与储存条件失控
车间温湿度管理不当:高温高湿环境加速微生物繁殖,如鱼泥加工中升温环节未及时冷却。
冷链断裂:需冷藏食品在运输或销售环节未保持低温,导致菌落数激增。
4、消毒措施不科学
传统消毒剂局限性:含氯消毒剂易腐蚀设备、残留有害物质,且无法杀灭芽孢等高抗性微生物。
三、菌落总数控制的关键策略
1、原料与供应链管理
严格筛选供应商,对原料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初始菌落数达标。
原料储存时控制温湿度(如面粉储存在干燥低温环境),使用前采用食品级消毒剂预处理。
2、生产环节卫生强化
设备深度消毒:定期拆卸设备并使用高效消毒剂处理,避免微生物残留。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如加工前后对刀具、案板进行消毒,生熟分区操作。
3、环境与人员管控
车间布局优化:独立设置清洁区与污染区,安装空气过滤系统减少空气传播污染。
员工培训:定期开展卫生知识培训,强化手部消毒频率(如每小时1次)及防护用具使用规范。
4、科学消毒技术应用
选择广谱高效消毒剂:针对芽孢、霉菌等高抗性微生物,需采用可穿透生物膜的消毒产品。
动态监测与验证:通过涂抹采样、ATP检测等手段评估消毒效果,及时调整消毒方案。
菌落总数控制是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需从原料、生产、环境到人员全链条落实精细化管控。通过技术创新与严格管理双轮驱动,食品行业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最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