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载体感染目的细胞的操作指南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5-07-15 15:05:22)
标签:
知识方法注意事项 |
分类: 细胞 |
百欧博伟生物:使用病毒载体感染目的细胞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中常用的技术,主要用于基因传递、基因编辑或功能研究。以下是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病毒载体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病毒载体类型:
1、腺病毒(Adenovirus):感染分裂和非分裂细胞,瞬时表达(不整合到基因组)。
2、腺相关病毒(AAV):低免疫原性,长期表达(需辅助病毒),适合体内实验。
3、慢病毒(Lentivirus):感染分裂和非分裂细胞,整合到基因组,稳定表达。
4、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仅感染分裂细胞,整合到基因组。
二、实验前准备
1、细胞准备:
确保目的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70-90%汇合度)。
提前更换新鲜培养基(避免抗生素,可能影响病毒感染效率)。
2、病毒储存与稀释:
病毒液分装后保存于-80,避免反复冻融。
使用前在冰上缓慢解冻,稀释时用含血清或(增强感染)的培养基。
三、感染步骤
1、预实验优化:
确定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通过梯度稀释病毒(如MOI=1, 5, 10)测试,选择既能高效感染又避免细胞毒性的条件。
检测细胞敏感性:某些细胞(如原代细胞)可能需要更高MOI或增强剂。
2、正式感染流程:
将稀释后的病毒液加入细胞培养基中,轻柔混匀。
离心感染法(提高效率):
加入病毒液后,将培养板在37、1000×g离心30分钟。
继续培养4-6小时或过夜后更换新鲜培养基。
常规感染法:
直接加入病毒液,37孵育12-24小时。
更换含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
3、时间控制:
表达时间因病毒而异(如慢病毒需48-72小时,腺病毒24-48小时)。
四、感染后检测
1、荧光标记检测:
若病毒携带GFP/RFP等报告基因,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
2、qPCR或流式细胞术:
定量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3、功能性验证:
如基因敲除/过表达后检测表型变化(Western blot、细胞增殖等)。
五、注意事项
1、生物安全:
慢病毒、逆转录病毒需在BSL-2级实验室操作。
穿戴防护装备(手套、护目镜),废液需消毒处理。
2、污染控制:
使用无菌技术避免细菌污染。
3、细胞状态:
细胞密度过高或状态不佳会显著降低感染效率。
4、增强剂使用:
可提高慢病毒/逆转录病毒感染效率,但对某些细胞有毒。
六、常见问题与解决
1、感染效率低:
提高MOI或改用离心感染法。
使用增强剂。
2、细胞死亡:
降低病毒用量,缩短感染时间。
更换为低毒性的病毒载体。
3、无目标基因表达:
确认病毒是否携带正确的启动子(如某些启动子仅在特定细胞中激活)。
七、应用示例
基因治疗:用AAV载体递送凝血因子基因治疗血友病。
CRISPR编辑:慢病毒递送Cas9和sgRNA实现基因敲除。
体外研究:腺病毒过表达某信号蛋白研究其功能。
通过以上步骤,可高效、安全地利用病毒载体感染目的细胞。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验目的和细胞类型灵活调整。
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作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中心引航者,单位代为引进美国ATCC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德国DSMZ菌种保藏中心,荷兰CBS菌种保藏中心,日本JCM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包括其中的ATCC微生物细菌与噬菌体(18382);细胞系和杂交瘤(4997);真菌和酵母(58183);原代细胞(146);原生动物和藻类(2428);干细胞(102);载体,克隆与分子(18006);病毒(3594);核酸 - DNA / RNA(1350),引进进口微生物菌种货期短,质量保证,UPS国际快递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