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与实验室诊断及预防与控制!

(2025-07-10 17:40:59)
标签:

知识

技术

方法

分类: 微生物菌种

      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与实验室诊断及预防与控制!

 


阴沟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动物的粪便中,泥土、植物中均可检出,是肠道正常菌种之一,但可作为条件致病菌。随着头孢菌素的广泛使用,阴沟肠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越来越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发病部位常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包括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菌血症、败血症、眼球炎等。

 

一、基本特征

 

1、分类: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2、形态与生理:

 

革兰氏阴性杆菌,周生鞭毛,运动活跃。

 

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氧化酶阴性,触酶阳性,部分菌株可还原硝酸盐。

 

二、分布与栖息地

 

1、自然环境:土壤、水体、植物表面。

 

2、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如呼吸机、导管)、器械表面。

 

3、人体:肠道、皮肤正常菌群(机会致病),可定植于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

 

三、致病性

 

1、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者(ICU患者、新生儿、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者)。

 

2、感染类型:

 

泌尿道感染(UTI)、肺炎与呼吸道感染。

 

菌血症/败血症(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手术部位感染、新生儿脑膜炎、腹腔感染及导管相关感染。

 

四、耐药性

 

1、主要机制:

 

β-内酰胺酶:ESBLs(耐头孢噻肟、头孢他啶)、AmpC酶(耐三代头孢)。

 

碳青霉烯酶(如KPC、NDM):导致碳青霉烯类耐药。

 

膜通透性改变、外排泵激活及氨基糖苷修饰酶。

 

2、多重耐药(MDR):对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等耐药,治疗选择有限。

 

五、实验室诊断

 

1、样本采集: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等。

 

2、培养与鉴定:

 

血琼脂:灰白色湿润菌落;麦康凯琼脂:粉红色(乳糖发酵)。

 

生化试验(API 20E、MALDI-TOF MS)。

 

3、药敏与分子检测:

 

AST检测ESBLs/Carbapenemase(如改良Hodge试验)。

 

PCR检测耐药基因(如blaKPC、blaNDM)。

 

六、治疗策略

 

1、经验性治疗: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2、靶向治疗:

 

ESBLs菌株:碳青霉烯类(重症首选)或头孢吡肟(特定情况)。

 

碳青霉烯耐药株:多粘菌素、替加环素、磷霉素(联合用药降低耐药风险)。

 

3、新型疗法: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美罗培南/法硼巴坦(针对特定酶型)。

 

七、预防与控制

 

1、医院感染管理:

 

严格手卫生、无菌操作,加强医疗器械消毒。

 

隔离MDR感染者,环境定期采样监测。

 

2、抗生素管理:限制碳青霉烯类经验性使用,轮换用药策略。

 

3、生物膜防控:定期更换导管,使用抗生物膜涂层器械。

 

八、其他注意事项

 

1、鉴别诊断:需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区分(VITEK®2或16S rRNA测序)。

 

2、生物膜影响:增强环境存活能力,导致慢性感染,需联合机械清除与抗菌治疗。

 

九、研究进展

 

1、毒力因子:菌毛、荚膜多糖、铁载体(增强宿主黏附与免疫逃逸)。

 

2、疫苗开发:针对保守抗原表位的研究处于早期阶段。

 

十、总结

 

阴沟肠杆菌作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其多重耐药特性对临床构成严峻挑战。精准诊断、合理用药及严格感控措施是应对关键,未来需关注新型抗菌药物及耐药监测技术的应用。

 

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