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蛋白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
(2025-06-16 16:32:11)
标签:
知识方法注意事项 |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
百欧博伟生物:在酪蛋白(Casein)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酪蛋白主要来源于牛奶,其生产流程通常包括原料乳处理、酸化或酶法沉淀、分离、干燥等步骤。以下是微生物控制的重点措施及注意事项:
一、原料乳的微生物控制
1、原料乳质量:生乳中可能含有多种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乳酸菌等),需严格筛选供应商,确保原料乳的微生物指标符合标准(如菌落总数<10^5 CFU/mL)。
2、快速冷却:原料乳采集后需迅速冷却至4°C以下,抑制微生物增殖。
3、检测与过滤:使用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如ATP生物荧光法)和微滤技术去除部分微生物和杂质。
二、生产工艺中的微生物抑制
1、巴氏杀菌:在酪蛋白生产前,原料乳通常需经过巴氏杀菌(如72°C/15秒),杀灭大部分致病菌和腐败菌(如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酸化法控制:
通过添加乳酸或盐酸降低pH至4.6(酪蛋白等电点),酸性环境抑制微生物生长。
需控制酸化速度和均匀性,避免局部pH过高导致微生物残留。
3、酶法控制(如凝乳酶法):
凝乳酶需符合微生物标准(如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必要时进行灭菌处理。
酶解过程需在受控温度下进行(通常30-40°C),避免杂菌繁殖。
4、分离与洗涤:
酪蛋白凝块分离后需多次洗涤(热水或灭菌水),去除残留乳糖和乳清,减少微生物营养源。
5、干燥工艺:
喷雾干燥或滚筒干燥时,高温(如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60-180°C)可进一步杀灭耐热芽孢外的微生物。
干燥后快速冷却并密封,避免吸潮导致二次污染。
三、生产环境与设备的卫生管理
1、洁净车间:关键区域(如干燥、包装)需达到洁净车间标准(如10万级洁净度),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
2、设备清洗与消毒:
采用CIP(原位清洗)系统,使用碱性/酸性清洗剂和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彻底清除管道、罐体中的生物膜。
避免设备死角(如阀门、密封圈)残留乳垢,防止微生物滋生(如耐热芽孢杆菌、霉菌)。
3、人员卫生: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工作服、手套,严格执行洗手消毒程序。
四、包装与储存的微生物控制
1、无菌包装:干燥后的酪蛋白需在无菌环境中包装,使用经紫外线或臭氧灭菌的包装材料。
2、防潮密封:包装需具备高阻隔性(如铝箔复合膜),避免吸潮后霉菌(如曲霉、青霉)污染。
3、储存条件:成品储存于阴凉干燥环境(湿度<50%,温度<25°C),定期抽检微生物指标。
五、微生物监测与成品检验
1、过程监控:对关键控制点(CCP)进行微生物抽样检测,如原料乳、杀菌后乳、干燥成品等。
2、成品检测:
常规指标:菌落总数(需<10^4 CFU/g)、大肠菌群(阴性)、霉菌酵母(<100 CFU/g)。
致病菌检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得检出。
3、防腐剂应用(可选):根据法规允许添加适量防腐剂(如乳酸盐、Nisin),但需控制残留量。
六、HACCP体系的应用
建立HACCP计划,识别微生物污染的关键控制点(如原料验收、杀菌、干燥、包装等),制定监控和纠偏措施。
定期验证工艺有效性,如通过微生物挑战试验评估杀菌步骤的可靠性。
七、特殊注意事项
1、耐热芽孢控制:芽孢杆菌(如蜡样芽孢杆菌)可能耐受巴氏杀菌,需通过干燥高温或后续工艺控制。
2、酸法 vs 酶法:酸法酪蛋白因pH较低,微生物风险相对更低;酶法需额外关注酶制剂和中间环节的卫生。
3、水源安全:洗涤用水需符合饮用水标准,避免水源性微生物污染(如假单胞菌)。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酪蛋白生产中的微生物风险,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如GB 31638-2016《酪蛋白》或国际Codex标准)。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