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功能与影响及检测与防治!

(2025-05-20 15:29:13)
标签:

知识

技术

方法

分类: 微生物菌种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功能与影响及检测与防治!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是一类能引发人类腹泻和其他肠道疾病的大肠杆菌(E. coli),它们通过特定的毒力因子破坏宿主肠道功能。以下是其分类、作用机制及功能的详细分析:

 

一、主要类型及致病机制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根据毒力因子和致病特点分为6类:

 

1、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

 

作用:主要感染婴幼儿,引发水样腹泻。

 

机制:通过“黏附-消除”效应破坏肠道上皮细胞微绒毛结构,干扰营养吸收。

 

关键因子:基因编码的紧密素(Intimin)。

 

2、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作用:导致旅行者腹泻和儿童水样腹泻。

   

机制:分泌热稳定性肠毒素(ST)和/或热不稳定性肠毒素(LT),激活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cAMP)或环磷酸鸟苷(cGMP),引发大量液体分泌。

   

传播途径:污染的水或食物。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作用:症状类似痢疾(血便、腹痛)。

   

机制:侵入结肠上皮细胞并破坏细胞结构,引发炎症反应。

   

特点:与志贺氏菌的致病机制相似。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作用:引发出血性结肠炎,严重时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机制:产生志贺毒素(Shiga toxin),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代表菌株:O157:H7,常见于未煮熟的牛肉或生乳。

 

5、肠集聚性大肠杆菌(EAEC)

   

作用:导致慢性腹泻(尤其在儿童和HIV感染者中)。

   

机制:形成生物膜黏附于肠黏膜,持续释放肠毒素和炎症因子。

 

6、扩散黏附性大肠杆菌(DAEC)

   

作用:与儿童腹泻相关。

   

机制:通过扩散性黏附模式干扰肠上皮屏障功能。

 

二、功能与影响

 

1、致病功能

  

毒素分泌:如志贺毒素(EHEC)、肠毒素(ETEC)直接损伤宿主细胞。

  

黏附与侵袭:通过菌毛或表面蛋白(如Intimin)黏附肠道上皮,破坏细胞结构。

  

免疫逃逸:部分菌株抑制宿主免疫应答,延长感染周期。

 

2、健康影响

 

轻度症状:水样腹泻、腹痛、低热。

 

重症风险:EHEC感染可能导致肾衰竭(HUS),死亡率较高。

  

长期影响:某些菌株(如EAEC)可导致营养不良或肠道功能紊乱。

 

三、检测与防治

 

1、诊断方法

 

粪便培养结合PCR检测特异毒力基因(如stx、lt等)。

 

血清学分型(如O157:H7的免疫学检测)。

 

2、治疗原则

 

补液支持:纠正脱水是首要措施。

 

谨慎使用抗生素:EHEC感染禁用抗生素(可能诱发HUS),其他类型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

 

3、预防措施

 

食物充分加热(尤其肉类和乳制品)。

 

保证饮用水卫生,避免生食污染。

 

接触动物或患者后严格洗手。

 

四、总结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通过多样的毒力机制引发腹泻,其严重性因类型而异。了解其分类和传播途径对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尤其在公共卫生管理(如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中需重点关注。日常注重饮食卫生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

 

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