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检验常用方法及操作步骤!

(2025-05-20 15:13:08)
标签:

技术

方法

收藏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检验常用方法及操作步骤!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常用检验方法的分析:

 

一、食品样品采集步骤

 

1、前期准备

 

明确检测目的:确定是检测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营养成分还是其他指标。

 

制定采样计划:根据食品类型(液体、固体、半固体等)和检测项目选择合适的工具(无菌容器、密封袋、取样器等)。

 

工具消毒:微生物检测需使用无菌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2、采样方法

 

代表性采样:

 

随机多点采样:从同一批次的不同位置(如上、中、下层)取样。

 

分层采样:针对不均匀食品(如肉类、果蔬)分层取样。

 

采样量要求:通常需满足检测需求量的3倍(1份检测,1份复检,1份备查)。

 

特殊食品处理:

 

液体:摇匀后取样,避免分层。

 

固体:粉碎混合后取均匀样品。

 

易腐食品:低温保存并快速送检。

 

3、样品标识与记录

 

标签信息:包括样品名称、批次、生产日期、采样时间、地点、采样人。

 

环境记录:记录温度、湿度、包装状态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4、保存与运输

 

温度控制:

 

微生物样品:2~8冷藏或冷冻(-18以下)。

 

化学指标样品:避光、常温或按检测要求保存。

 

运输要求:防震、防泄漏,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二、常见食品检验方法

 

1、理化指标检测

 

常规方法:

 

重量法:水分、灰分测定(如烘箱干燥法)。

 

滴定法:酸价、过氧化值检测。

 

仪器分析:

 

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添加剂(防腐剂、色素)、农药残留。

 

气相色谱(GC):挥发性物质(如塑化剂、有机溶剂残留)。

 

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AAS):重金属(铅、镉、汞)检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亚硝酸盐、二氧化硫检测。

 

2、微生物检测

 

传统培养法:

 

菌落总数:GB 4789.2-2016。

 

大肠菌群:MPN法或平板计数法。

 

致病菌检测: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子生物学方法:

 

PCR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如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 )。

 

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分析微生物。

 

3、营养成分分析

 

蛋白质:凯氏定氮法。

 

脂肪:索氏提取法。

 

碳水化合物:斐林试剂法(还原糖)、高效液相色谱(多糖)。

 

维生素:HPLC(如维生素C、B族)。

 

4、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HPLC)。

 

甜味剂:糖精钠、阿斯巴甜

 

5、污染物检测

 

重金属:ICP-MS(痕量元素如砷、镉)。

 

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荧光法)。

 

农药残留: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或QuEChERS前处理法。

 

6、感官与快速检测

 

感官评价:颜色、气味、质地(需专业评审组)。

 

快速检测卡:农残速测卡、ATP荧光检测(清洁度)。

 

便携式仪器:近红外光谱(NIR)快速分析成分。

 

三、注意事项

 

避免污染:采样工具与容器不可重复使用(一次性或严格消毒)。

 

时效性:微生物样品需在4小时内送检,冷冻样品避免反复冻融。

 

合规性:遵循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四、总结

 

食品采样需注重代表性和规范性,检验方法需根据检测目标选择国家标准方法或国际权威方法。复杂项目(如多残留分析)可能需要多种技术联用(如LC-MS/MS),而快速检测适用于现场筛查。实际工作中需结合实验室条件和检测需求灵活选择方案。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对菌种、细胞、培养基、配套试剂等产品需求者的极优质服务,对购买项目的前期资料提供,中期合同保证,后期货物跟踪到最终售后的确保项目准确到位,都有相关人士进行维护,确保您在微生物菌种查询网中获得优质服务!也正因为此,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制药、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院校、化工企业有着良好、长期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