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毛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细菌分布及致病机制与鉴别诊断!
(2025-04-17 15:23:16)
标签:
知识佛学研究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一、知识简介
纤毛菌,Leptotrichia Trevisan,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纤毛菌属(Leptotrichia)仅有1个种,即口腔纤毛菌(L.buccalis)。国内许多专业书籍将口腔纤毛菌称作颊纤毛菌。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口腔纤毛菌为革兰阴性长杆菌,大小为(0.8-1.5)μm×(5.0-15.0)μm,菌体直或微弯,一端或两端尖,常呈链状或成对排列,中间有丝状体相连。菌体内有革兰阳性颗粒(紫色颗粒),沿菌体长轴分布。幼龄培养物可染成革兰阳性。无鞭毛,无动力。
2、培养特性
口腔纤毛菌虽属厌氧菌,但仅在初代培养时需厌氧环境,次代培养即可在微需氧环境中,如烛缸内或其他含CO2的环境中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在25时生长不佳或不生长。培养基的最适pH为7.0-7.4。营养要求较高,在含胰酶蛋白胨、酵母浸出物、葡萄糖、半胱氨酸和动物血清(血浆)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培养48h,形成中等大小(直径2-3mm)、光滑、凸起似人脑回盘旋形的无色菌落,菌落边页缘不整齐,常有丝状突起或形成不规则球状小体。
3、生化反应
口腔纤毛菌发酵葡萄糖、蔗糖,大部分菌株发酵乳糖、纤维二糖、水杨苷和海藻糖等产酸不产气,不发酵阿拉伯糖和木糖,水解七叶苷,不产吲哚,不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在20%胆汁中可以生长。
三、细菌分布
口腔纤毛菌为寄生于人类口腔的正常菌群,也存在于豚鼠的口腔中。主要从牙齿和牙龈菌斑中分离出来,也可从阴道、宫颈和女性尿道周围皮肤上分离出来。
四、致病机制
口腔纤毛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缺少KDO成分,故其内毒素活性较兼性厌氧菌的内毒素活性稍弱。口腔纤毛菌具体的致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了。
五、鉴别诊断
1、口腔纤毛菌的主要特征
革兰阴性长杆菌,幼龄培养物可呈革兰阳性。次代培养可在微需氧环境中生长。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光滑、边缘不整齐、凸起似人脑盘旋形的无色菌落;发酵葡萄糖、乳糖和海藻糖,水解七叶苷,不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在20%胆汁中可以生长。
2、与梭杆菌属细菌的鉴别
口腔纤毛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一端或二端尖,易与梭杆菌属细菌混淆。但口腔纤毛菌次代培养可在微需氧环境中生长,分解葡萄糖、乳糖和海藻糖等;而梭杆菌属细菌为严格的专性厌氧菌,只能在厌氧环境中生长,且不分解乳糖。
3、与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细菌的鉴别
口腔纤毛菌与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细菌对厌氧环境的要求不高,次代培养在微需氧环境中均可生长。但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细菌生长严格要求CO2,在微需氧环境中生长形成滑动性菌落;而口腔纤毛菌生长过程中不依赖CO2,不形成滑动性菌落。
4、实验诊断
血液检查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增多不明显。
染色镜检牙周袋或牙髓腔的深部标本染色镜检,查见革兰阴性长杆菌。
分离鉴定牙周袋或牙髓腔的深部标本(必须避开寄生部位正常菌群的污染),接种于厌氧血琼脂平板,厌氧环境培养后挑取典型的菌落作耐氧试验和生化鉴定。
六、治疗
局部治疗同其他口腔厌氧菌感染的处理。
口腔纤毛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氯霉素,尤其是甲硝唑敏感,而对红霉素和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耐药。抗口腔纤毛菌感染的全身治疗可用甲硝唑作为首选药物。
七、临床意义
口腔纤毛菌寄生在人类口腔中,可引起牙髓感染、牙周感染,表现为局部出血、肿胀疼痛对冷热过敏等,也可引起阴道和官颈等感染。本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氯霉素、甲硝唑敏感。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