匙盖假花耳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及分布范围与培养!
(2025-03-31 15:08:47)
标签:
知识技术方法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匙盖假花耳是在针叶树或阔叶树朽木上生的植物。匙盖假花耳,担子果群生至丛生,在针叶树或阔叶树朽木上生。模式产地采自于美国。
一、菌种简介
平台编号:Bio-089759
提供形式:斜面培养物
拉丁属名:Dacryopinax Spathularia
中文译名:匙盖假花耳
拉丁学名:Dacryopinax spathularia
原始编号:16-207
菌株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保藏人:王有智
直接来源国家:中国
保藏时间:11/3/2016
生物危害:四类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培养温度:25
培养基:0013
分离源:林地
采集地点:浙江
采集国家:中国
用途:教学,研究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二、形态特征
匙盖假花耳Dacryopinax spathularia (Schw.:Fr.)Martin, Lloydia 11:116.1948.担子果群生至丛生;黄色至橙黄色;胶质;分化为柄和菌盖,菌盖匙状,干后黄褐色或红褐色,不育面及柄表面被有白色绒毛,自柄基部向上渐稀,全体高6-12mm。子实层单侧生,表面常具纵皱。菌丝具隔,薄壁,无锁状联合。不育面覆盖有圆柱状、分隔、不分枝或少分枝的厚壁的皮层菌丝,呈近栅栏状排列。原担子圆柱状至近棒状,基部具隔,20.5 -38.5×3.5-4.5μm,成熟后叉状。担孢子圆柱状,稍弯曲,薄壁,具小尖,7.8-9-10.4 ×3-4.5(-5.2)μm,具1隔,隔薄壁。以近球形的分生孢子或芽管萌发。
三、生长环境
在针叶树或阔叶树朽木上生。
四、中国分布
北京西郊(HMAS 13047),西山(HMAS 1641),罗道庄(HMAS 19400),灵山(HMAS 34086);山西霍山(680),太岳山(1189),关帝山(1196);吉林长白山(1188,1202,1300,HMAS 28138);黑龙江带岭(HMAS 33616);江苏南京(HMAS 11857);福建南平(HMAS 22864);南靖(HMAS 23891);三明(MHHNU 2210),福建(MHHNU 2220);江西武宁(HMAS 18984),江西(HMAS 29065, HMAS 29067, HMAS 30200);河南伏牛山(1216);湖北神农架( 308,309,331,332);湖南张家界(1406),绥宁( 1205),长沙(MHHNU 1978);广东高要(HMAS 27837);海南尖峰岭(1185,1193,1194,1215,HMAS 28134,HMAS 28135),吊罗山(HMAS 30478),新安( 1200,1203,1204,1299,1468,1484,MHHNU 1598),兴隆(HMAS 19399),定安(HMAS 7761),儋县(HMAS 7760,HMAS 10029),黎母山(HMAS 29752),崖县( HMAS 7800),那大(HMAS 29754);广西桂林(1191),大明山(MHHNU 1845),大苗山(1199,1201),隆林(HMAS 2113),龙津(HMAS 27117), 四川成都(1361),雷波(1405),峨眉山( HMAS 28133),米亚罗(HMAS 27111),郫县(HMAS 30630),贵州绥阳(1190),册享(HMAS 27115);云南昆明(HMAS 11858),西双版纳(401,1195,1197, HMAS 27100,HMAS 40411),思茅(403,1198,HMAS 23890,HMAS 27110,HMAS 27118),丽江(HMAS 34017),大理(HMAS 27112),宣威(HMAS 21595);西藏米林(HMAS 53284,HMAS 53286),墨脱(HMAS 53285);陕西长安(402),南五台(1192);甘肃天水(HMAS 23118)。文献中记载的还有浙江、安徽、新疆。
五、世界分布
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中国、日本、巴西、毛里求斯、牙买加、古巴、刚果、印度、印度尼西亚、圭亚那、托贝哥、苏联、苏丹、南非、泰国、美国(模式产地)、菲律宾、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新加坡、斯里兰卡、墨西哥、澳大利亚。
六、讨论
Dacryopinax spathularia是一个明确的种,在我国广布。以典型匙状的担子果、无锁状联合、1隔、薄壁的孢子以及厚壁、圆柱状的皮层菌丝为特征。
七、微生物培养方法
1、平板划线分离法: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圈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上述两种方法虽然都可以实现观察菌落特征的目的,但平板划线分离法不能对菌落计数,而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过程复杂,对平板的要求比较高,可参照以下步骤:
a、制备平板培养基将氯化钠蔗糖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并冷却至65,向氯化钠蔗糖琼脂培养基中加入克林霉素溶液3~5ml并混合均匀,然后取20ml混合均匀的培养基溶液倒入培养皿,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溶液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待培养基溶液凝固后即得平板培养基。
b、制备活性污泥混合液称取活性污泥土样15g,放入盛10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15~20min混合均匀,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制成活性污泥混合液。
c、培养基涂布从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吸取0.2ml,滴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的中央位置,用无菌玻璃涂棒将活性污泥混合液沿同心圆方向轻轻地向外扩展,使之分布均匀。
易欧赛生物(EOUCELL)是由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创的专注于科研细胞及其周边产品研发及提供的高端品牌,主要业务涵盖原代细胞、细胞系,细胞培养基及细胞周边耗材等!2024年6月30日,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武汉易欧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武汉易欧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品牌易欧赛生物的全方位生物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