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椒碱的功效与作用及主要用途与提取方法!

(2025-01-08 15:51:55)
标签:

知识

作用

方法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胡椒碱的功效与作用及主要用途与提取方法!

 


一、知识

 

胡椒碱是一种生物碱,化学式C17H19NO3,与胡椒脂碱同是黑胡椒辣味的来源主成分。它被使用在某些形式的传统医学及杀虫剂中。

 

胡椒碱,顾名思义,这就是一种相貌平平的生物碱类物质,潜藏于胡椒的果皮和种子当中,是胡椒的辣味之源,也是其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胡椒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中胡椒碱自是功不可没,它作为一种广谱抗惊厥类药物在民间广为流传。

 

二、功效与作用

 

胡椒碱是胡椒中最有价值的一种化学成份,具有镇静安神,温中散寒,开胃下气,消痰,调五脏,壮肾气,减肥、美容、解毒等独特功效。用于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癫痫痰多。并对肋腺炎,疮肿,毒蛇咬伤等有疗效。对治疗慢性气管炎、哮喘、风湿、白癜风、肥胖症、婴儿单纯性腹泻有明显疗效。是药品“抗癫灵”的主要成份,同时还是制药行业中多种药物必需的中间体和添加剂,并作为除虫菊类杀虫剂的协和剂,成为高效低毒的杀虫药剂。胡椒碱还广泛用于酿酒和饮食业中作添加剂。

 

三、提取方法

 

一种胡椒碱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取精选的胡椒干果粉碎成胡椒粉粒;然后用食用酒精按重量比以11-41的比例在常温或加热在4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浸泡胡椒粉粒,在浸泡过程中进行间断或连续性的搅拌,在浸泡1-4小时后,将混合物中的固相和液相进行分离,所得液相即为浸提液;

 

重复上述浸泡和分离过程,直至浸提液呈澄清、透明的状态为止;将得到的所有浸提液合并并进行常压蒸馏,分离出其中的酒精,得到棕褐色的含有胡椒碱的浓缩溶液;然后趁热在上述的浓缩溶液中加入食用酒精,食用酒精与浓缩溶液的比例在0.21-11之间,然后使其温度降低,在降温的同时加入少量的胡椒碱晶种,直至温度达到0,可得到胡椒碱粗结晶体并将其分离出来;接着按0.11-0.51的重量比例在胡椒碱粗结晶体中加入食用酒精进行热溶解,然后再降温结晶;重复多次上述胡椒碱粗结晶体的热溶解、再结晶过程,即可得到纯度大于90%的胡椒碱结晶体。

 

四、胡椒碱的应用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胡椒碱的主要用途之一竟然是“助人为乐”,严格来说其实是“以己之短,助他人之短”,也就是说胡椒碱自身的生物利用度并不怎么高,但是帮助别人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作用却是立竿见影。

 

胡椒碱确实能够提升多种药物、营养素等物质的生物利用度(比如鹰瓜豆碱、鸭嘴花碱、槲皮素、白藜芦醇、辅酶Q10、维生素B6等),但其作用机制目前还未明确,有学者推测可能通过加快这些物质在胃肠道中的吸收速率,或者通过保护已被吸收的部分不被肝脏代谢和分解,当然还有可能,二者兼有。

 

其中,最爱搭胡椒碱顺风车的还要属姜黄素。正常成人摄入2g姜黄素后,其血清中仍丝毫检测不到姜黄素的身影,但如果同时补充20mg胡椒碱后,科学家们终于找到了姜黄素的踪迹,而且不仅找到了,还找到了很多。人体试验的数据表明,在胡椒碱的作用下,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整整提升了2000%!

 

由此看来,“曲线救国”倒不失为胡椒碱抗衰老的一种策略。

 

五、胡椒碱的用途

 

1、抗氧化

 

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物蓄积。

 

2、抗炎症

 

抑制炎症因子,维持免疫平衡,防止T细胞过度分化。

 

3、抗抑郁

 

调节神经激素水平,增强神经再生和细胞保护能力。

 

4、抗肿瘤

 

调节细胞生长周期,抑制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

 

5、改善代谢综合征

 

预防或改善肝性脂肪变性及胰岛素抵抗。

 

6、解热镇痛

 

与消炎痛(indomethacin)的药效相当。

 

7、保护骨骼肌系统

 

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矿化作用。

 

胡椒碱的安全性较高,高剂量摄入无基因毒性、免疫毒性及诱变毒性,摄入剂量高达正常水平的20倍也未显示出任何毒负效应。

 

动物实验显示胡椒碱的LD50分别为:静脉注射15.1,腹腔注射43,皮下注射200,灌胃330,肌肉注射400mg/kg体重;如果粗略按照健康成人60kg来计算,也就是一次性被灌下去大约20g胡椒碱(约等于200g胡椒粉)才可能危及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