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酸含量试剂盒的主要用途及应用研究!
(2024-05-08 16:20:35)
标签:
知识用途应用 |
分类: 百欧博伟生物 |
一、背景
琥珀酸含量试剂盒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中琥珀酸含量,琥珀酸的折光率与所需流动相的折光率存在差异,可以利用示差折光率检测器(RID)检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
琥珀酸为无色结晶;相对密度1.572(25/4),熔点188,在235时分解;在减压下蒸馏可升华;能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中。
工业上,琥珀酸常由丁烯二酸催化还原制得,琥珀酸也可由丁二腈水解制备。在实验室中,琥珀酸可用两分子丙二酸二乙酯的钠盐与碘反应,继而水解脱羧制得。
琥珀酸的重要用途是制备五元杂环化合物,例如,琥珀酸受热迅速失水,形成琥珀酸酐,它是呋喃环系化合物。琥珀酸酐是制造药物、染料和醇酸树脂的重要原料。琥珀酸酐与氨共热,即生成丁二酰亚胺。丁二酰亚胺的亚胺基上的氢可被溴取代,生成N-溴代丁二酰亚胺,它是有机合成的溴化试剂和温和的氧化剂。
琥珀酸在医药上有抗痉挛、祛痰和利尿作用。琥珀酸二乙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琥珀酸二丁酯、二辛酯是塑料的增塑剂。琥珀酸二烯丙酯与1,3-丁二烯共聚,可以制造人造橡胶。
医药工业中可用它生产磺胺药、维生素A、维生素B等抗痉挛剂、松痰剂、利尿剂和止血药物。作为化学试剂,用作碱量法标准试剂、缓冲剂、气相色谱对比样品。还可用作润滑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原料。
二、应用
用于富产琥珀酸米曲霉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以酱油酿造用米曲霉AS3.042作为原始菌株,通过诱变选育出富产琥珀酸的米曲霉菌株,将该菌株用于酱油发酵,进而可提高酱油发酵过程中米曲霉分泌琥珀酸的能力,增加成品酱油中琥珀酸的浓度,提升酱油的品质。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以米曲霉AS3.042作为原始菌株,采用米曲霉孢子原生质体为诱变材料,分别以二次紫外线诱变,二次亚硝基胍诱变和紫外线与亚硝基胍复合诱变三种方式对米曲霉进行筛选。摇瓶培养这三种方式诱变得到的突变菌株产琥珀酸量分别为1.54 g/L,0.83 g/L和2.86 g/L,其中复合诱变突变菌株ASQ-1产酸效果,比原始出发菌株的产琥珀酸量提高了294倍。
(2)米曲霉ASQ-1菌株成曲制备培养基的优化。选择4种酱油酿造用原材料作为制曲原料,分别为豆粕、麸皮、小麦粉和大麦粉。其中的豆粕作为蛋白质原料,其余作为淀粉原料,然后应用Design-Expert 8.0.6.1中的Simplex Centroid法来筛选配方和配比。制曲条件为润水量52%、接种量1.6×106个/g、培养时间72 h。实验结果表明豆粕:麸皮=0.6:0.4(取整)时,成曲中琥珀酸的产量最高。经实验验证,其成曲中琥珀酸浓度为14.07 g/kg。
(3)米曲霉ASQ-1菌株成曲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对润水量、接种量和培养时间三个制曲条件进行优化。
实验结果表明,得到润水量为52%,接种量为3.2×106个/g,培养时间为84 h。按照优化后的制曲条件进行制曲,测得琥珀酸浓度为16.10 g/kg,比优化之前提高了14.43%。根据单因素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ASQ-1菌株成曲制备条件继续优化,得到成曲工艺条件为:润水量52%,培养时间89 h,接种量3.3×106个/g,测得成曲中琥珀酸浓度为16.72 g/kg,高于对照菌株7.75 g/kg。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制曲条件可以有效提高琥珀酸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