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皮马拉色菌的特点与优势及微生物培养方法!
(2024-04-11 11:34:10)
标签:
知识教育方法 |
分类: ATCC菌种 |
厚皮马拉色菌是一种真菌,该细菌会引起致命性菌血症和其他感染。主要用于教学,研究。
一、菌种简介
平台编号:Bio-122323
规格:冻干粉/培养物
拉丁属名:Malassezia Pachydermatis
菌株名称:厚皮马拉色菌
用途:JCM原装进口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二、详细描述
JCM Catalogue
Malassezia pachydermatis (Weidman) Dodge 1935
Taxonomy in NCBI database: Eukaryota; Opisthokonta; Fungi; Dikarya; Basidiomycota; Ustilaginomycotina; Malasseziomycetes; Malasseziales; Malasseziaceae.
10131T <-- IFO 10064 <-- CBS 1879 <-- B. A. Gustafson.
Accessioned in 1997.
=ATCC 14522 =BCRC 21676 =CBS 1879 =IFO 10064 =NBRC 10064 =NRRL Y-17165.
Pityrosporum pachydermatis.
Type strain [2126].
Medium: 25;
Source: Ear of dog with otitis externa [2126].
Locality: Sweden [2126].
Morphology: [3893].
Biochemistry/Physiology: [2126].
Quinone: Q-9 [3806].
Enzyme electrophoretic profile: [4621].
G+C (mol%): 55.5 (Tm) [3772,3894], 55.4 (Tm) [3893], 53.5 (HPLC) [3806].
DNA-DNA relatedness: [3893,3894].
Phylogeny: D1/D2 region of 26S rRNA gene (AJ249952) [4751], 18S rRNA gene (EU192366), ITS & 5.8S rRNA gene (AF522061), elongation factor 1 gene (DQ028594), 25S rRNA gene [3772].
Other taxonomic data: Electrophoretic karyotype [3896].
Taxonomy: [2126,3772,3806].
Genome sequence: LFGB00000000, LGAV00000000.
NCBI Taxonomy ID: 77020.
Publication(s) using this strain [A08249, A19435].
三、产品特点
1、菌种功能明确、品种稳定、应用;
2、产品仅限用于科研本品芽孢含量高,稳定性好、耐高温和挤压;
3、繁殖能力快、定植能力强、易存活、耐受低pH值环境;
4、复活迅速,可在短期内成为优势种群;
5、本品安全高效、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
6、对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可与低浓度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同时使用。
四、产品优势
1、产品质量稳定,是为科研和 提供微生物菌种资源共享服务的专业平台。
2、国内首创封闭管包装,冻干后的菌株使用时添加配套的复苏培养基后迅速而完全溶解。针对不同的菌株提供八种不同的培养方法,保证菌种的复苏质量。
3、严格的质检程序,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4、该类产品广泛使用到食品、药品、化妆品、水产品、化工等行业,疾控中心、质检局、出入境、药检局等等,得到广泛好评。
五、微生物菌种培养
1、孢子制备
放线菌孢子的制备
一般采用琼脂斜面培养基,培养基中含有一些适合产孢子的营养成分,如麸皮、豌豆浸汁、蛋白胨和一些无机盐等。碳源和氮源不要太丰富(碳源约为1%,氮源不超过0.5%),碳源丰富容易造成生理酸性的营养环境,不利于放线菌孢子的形成,氮源丰富则有利于菌丝繁殖而不利于孢子形成。一般情况下,干燥和限制营养可直接或间接诱导孢子形成。放线菌斜面的培养温度大多数为28 ,少数为37 ,培养时间为5~14天。
产品仅限用于科研霉菌孢子的制备
霉菌的孢子培养,一般以大米、小米、玉米、麸皮、麦粒等天然农产品为培养基。这是由于这些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较适合霉菌的孢子繁殖,而且这类培养基的表面积较大,可获得大量的孢子。霉菌的培养一般为25~28 ,培养时间为4~14天。
2、种子制备
摇瓶种子制备
摇瓶种子进罐,常采用母瓶、子瓶两级培养,有时母瓶种子也可以直接进罐。种子培养基要求比较丰富和完全,并易被菌体分解利用,氮源丰富有利于菌丝生长。原则上各种营养成分不宜过浓,子瓶培养基浓度比母瓶略高,更接近种子罐的培养基配方。
种子罐种子制备
种子罐种子制备的工艺过程,因菌种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和三级种子的制备。孢子(或摇瓶菌丝)被接入到体积较小的种子罐中,经培养后形成大量的菌丝,这样的种子称为一级种子,把一级种子转入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二级发酵。如果将一级种子接入体积较大的种子罐内,经过培养形成更多的菌丝,这样制备的种子称为二级种子,将二级种子转入发酵罐内发酵,称为三级发酵。同样道理,使用三级种子的发酵,称为四级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