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百欧博伟生物biobwcom
百欧博伟生物biobwcom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8,138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滑青霉的培养方法与实验内容及使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2024-02-22 13:53:23)
标签:

技术

方法

注意事项

分类: 微生物菌种

光滑青霉的培养方法与实验内容及使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光滑青霉Penicillium属的微生物,原产地为中国。主要用途为研究,具体用途为霉腐试验菌。

 

一、菌种简介

平台编号:Bio-65640

提供形式:冻干物

拉丁属名:Penicillium Glabrum

中文名称:光滑青霉

属名:Penicillium

种名加词:glabrum

来源历史:←自行分离

收藏时间:2007.11.22

原始编号:2014-02-02

资源归类编码:15151913115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主要用途:研究

具体用途:霉腐试验菌。

特征特性:CYA培养基27培养7天,菌落直径为1.9 cm,颜色为深绿色,不平,中间凹陷,质地绒状,呈褶皱状,反面颜色为褐色。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少数椭圆形,直径3-4 μm,壁光滑,帚状枝单轮生,瓶梗5-8×2-3 μm,每轮3-4个。    

生物危害程度:四类

致病对象:无

分离基物:污染果汁

采集地:北京

培养基:马铃薯提取液 1.0L,葡萄糖 20.0g,琼脂 15.0g,pH自然。[注] 马铃薯提取液:取去皮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L煮沸30min,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至1.0L。

培养温度:25-28

资源保藏类型:培养物

保存方法:真空冷冻干燥法

实物状态:有实物

共享方式:公益性共享;资源纯交易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资源交换性共享

源数据主键:4037

用途:研究;霉腐试验菌。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二、形态特征

CYA培养基27培养7天,菌落直径为1.9 cm,颜色为深绿色,不平,中间凹陷,质地绒状,呈褶皱状,反面颜色为褐色。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少数椭圆形,直径3-4 μm,壁光滑,帚状枝单轮生,瓶梗5-8×2-3 μm,每轮3-4个。

 

三、微生物培养方法

1、平板划线分离法: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中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圈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后生长繁殖成单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上述两种方法虽然都可以实现观察菌落特征的目的,但平板划线分离法不能对菌落计数,而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过程复杂,对平板的要求比较高,可参照以下步骤:

a、制备平板培养基将氯化钠蔗糖琼脂培养基加热溶化并冷却至65,向氯化钠蔗糖琼脂培养基中加入克林霉素溶液3~5ml并混合均匀,然后取20ml混合均匀的培养基溶液倒入培养皿,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溶液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待培养基溶液凝固后即得平板培养基。

b、制备活性污泥混合液称取活性污泥土样15g,放入盛10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振摇15~20min混合均匀,用一支1ml无菌吸管从中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制成活性污泥混合液。

c、培养基涂布从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吸取0.2ml,滴在平板培养基表面的中央位置,用无菌玻璃涂棒将活性污泥混合液沿同心圆方向轻轻地向外扩展,使之分布均匀。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使用范围

1)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这种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Czapek)培养基等。

2)天然培养基。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后者用于培养细菌。这类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很不恒定,也难以确定,但配制方便,营养丰富,培养效果好,所以常被采用。

3)半合成培养基。在天然有机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类培养基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六、注意事项

1、菌种常规培养时间:细菌 1-2 天,酵母 3 天,霉菌 5-7 天,大型真菌 7-10 天。

2、试管斜面菌种请尽快转接,不建议长期存放。

3、初次使用时请按照本说明书推荐条件进行复活培养,如使用其它类型培养基或培养条件造成菌种不活等损失,我单位不负责任。

4、使用者应保证菌种的安全存储和操作,带菌废弃物应高压灭菌处理后丢弃。

5、菌种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杂菌污染或菌种生产性能下降,应及时和微生物菌种查询网联系或更换新的菌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