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分枝杆菌的性质特点与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
(2023-11-17 14:16:37)
标签:
知识作用注意事项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一、菌株简介
草分枝杆菌属于放线菌纲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短杆菌,长1.0-2.0微米,很少更长。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肺和肺外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胸膜炎、风湿性关节炎、胃炎、肝炎、慢性扁桃体炎、直肠瘘、多发性硬化、红斑性狼疮以及乳腺癌、淋巴肉瘤、支气管源性癌、胃癌、黑色素瘤、肾上腺、白血病、上皮源性膀胱癌等。
二、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草分枝杆菌。
三、性状
草分枝杆菌属于放线菌纲放线菌目分枝杆菌科。
四、适应症
本品用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肺和肺外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胸膜炎、风湿性关节炎、胃炎、肝炎、慢性扁桃体炎、直肠瘘、多发性硬化、红斑性狼疮以及乳腺癌、淋巴肉瘤、支气管源性癌、胃癌、黑色素瘤、肾上腺、白血病、上皮源性膀胱癌等。
五、规格
注射液:1ml(含17.2g草分枝杆菌)。
六、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本品供深部肌内注射,每2周注射1支。
七、不良反应
本品注射后,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倦或发热,局部可能出现红肿、硬结、疼痛,停药即可逐渐消散。
八、禁忌
尚不明确。
九、注意事项
1、使用前充分摇匀。
2、高热患者禁用。
3、一次注射前,应认真观察注射部位的情况,如出现红肿、硬结、疼痛应更换注射部位或暂停注射,待红肿、硬结、疼痛消失后再注射。反之,若继续注射,极有可能出现注射部位无菌性坏死。
4、本品同其他药物及疫苗相容(疫苗注射后间隔2周再用本品为佳),但不可同时使用免疫抑制药。
十、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十一、药理作用
灭活的草分枝杆菌进入人体后,T淋巴细胞受到刺激,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如MAF、MIF、MCF、MMF等,这些因子作用于单核巨细胞系统,使之向病灶部位聚集、活化,对病原菌进行吞噬、杀伤和清除;同时,NK细胞、B淋巴细胞也活化、增多;lgM、lgG增加或趋于正常,持久地介入人体的免疫过程,不断地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能力,特别是细胞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临床验证结果证明,在免疫功能检查中,T淋巴细胞亚群,T3、T4、T8、T4/T8明显增加,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P<0.01),NK和免疫球蛋白均明显变化,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本品具有显著免疫增强作用,能明显增加机体抵抗力,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
十二、贮藏方法
在室温、干燥、阴暗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