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青霉的性质与分布及培养方法与实验内容!
(2023-11-07 14:33:50)
标签:
技术方法教育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简青霉,本种发生于基质的分生袍子梗的抱梗茎可达900µ.m长,其壁通常显著粗糙;帚状枝通常双轮生,也有单轮生、三轮生和不规则者;分生抱子通常呈现椭圆形,壁通常粗糙等特征明显。
一、产品信息
平台编号:Bio-65961
规格:冻干粉
拉丁属名: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
中文名称:简青霉
拉丁名称: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
其它保藏中心编号:=AS 3.7968=CBS 340.48=ATCC 10455=IMI 040238=NRRL 2016
来源历史:←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荷兰CBS
收藏时间:2006/9/19
原产国:尼加拉瓜
资源归类编码:15151913115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主要用途:研究
生物危害程度:四类
培养基编号:CM0072
培养基名称:麦芽膏琼脂(Malt Extract Agar)
培养基成分:麦芽膏 20.0g,琼脂 20.0g,自来水 1.0L,自然pH。
培养温度:25
需氧类型:好氧
分离基物:土壤
采集地:尼加拉瓜
保存方法:真空冷冻干燥法
共享方式:公益性共享;资源纯交易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资源交换性共享
提供形式:冻干物
用途:研究;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产品信息以出库为准)
二、菌株简介
菌落在 CA 上 25培养12 天,直径 40-58mm,有明显或不明显的放射状皱纹,中心有脐状突起或元,也有的分离物平坦、 近于平坦或有几道同心环纹,质地绒状或兼絮状,甚至絮状占优势分生抱子结构大量产生的分离物,分生于包子面通常呈现较深的绿色,近于暗绿橄榄色、橄榄绿色、罗马绿色或林肯绿色,而分生抱子结构少的分离物,菌落面通常是灰绿色,近于烟灰色;酶丝体通常白色,有的分离物在菌落中部面上带紫褐色,近于木褐色;渗出液缺乏;反面橙黄色、黄褐色或带绿黄色;可溶性色素缺乏。
菌落在 CYA 上生长迅速,25培养7 天的直径是 35-52mm,中心通常有脐状突起而其他部分有较多或较少的放射状皱纹;质地绒状兼絮状或轻微絮状:分生抱子结构通常大量产生,分生抱子面绿色、灰绿色或暗灰绿色,近于深橄榄色、微暗橄榄绿色、豆绿色或淡灰橄榄色;菌丝体通常白色或微灰白色;渗出液谈黄色或缺乏;反面黄色、黄褐色、茶褐色或橙黄色B 可溶性色素缺乏。
菌落在 WA 上 25培养7 天,生长迅速,直径 42-60mm,通常较厚,有放射状皱纹或近于平坦;质地绒状到絮状;分生抱子结构较多或大量产生,分生抱子面蓝绿色或灰绿色,近于尼亚加拉河绿色、紫杉绿色、豆绿色或矿灰色;渗出液缺乏;反面谈黄色、黄褐色;可榕性色素缺乏。
菌落在 G25N 上 25培养 7 天,直径通常 10-20mm,也有少于 lOmm 者,较厚,具少量规则或不规则的放射状皱纹,也有几道同心环纹或近于平坦者;质地绒状或兼轻微絮状;分生抱子结构少或较多,分生抱子面蓝绿色或蓝灰绿色,近于谈尼亚加拉向绿色或被灰橄榄色;渗出液缺乏;反面黄褐色或淡黄色;可溶性色素缺乏。
在 CYA 上 5培养 7 天 :通常不生长,也有形成微小菌落者。
在 CYA 上 31·c 培养 7 天:直径 15-25mm(也有 4-8mm直径的分离物〉,中心凹进或凸起,具规则或不规则的放射状皱纹,也有近于平坦者p 质地绒状兼絮状或絮状,分生于包子结构少或较少,分生抱子面灰绿色或蓝灰绿色,近于淡灰橄榄色,橄榄灰色;渗出液缺乏;反面浅褐色或被黄白色;可溶性色素缺乏。
新模式:CUP5921 。
本种发生于基质的分生袍子梗的抱梗茎可达900µ.m长,其壁通常显著粗糙;帚状枝通常双轮生,也有单轮生、三轮生和不规则者;分生抱子通常呈现椭圆形,壁通常粗糙等特征明显。
三、菌种分布
分布:广布种,容易分离。我国有向北小五台山;辽宁沈阳市;吉林长春市;黑龙江哈尔滨市;上海市;江-苏南京市、苏州市;橱江杭州市;安徽黄山;福建厦门市;山东泰安、曲阜;河南郑州市;湖北神农架;广西桂林市、北海市、凭祥市、南宁市;陕西西安市;甘肃兰州市、天水市;新疆火焰山。
基物:土壤、树叶、霉黄昆、霉挟苓、怯树流胶、毒玉米、虫蛙木屑、霉木材、档案和菠萝蜜种子。
四、培养方法
1、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工业发酵的有用菌种,其筛选步骤包括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
2、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 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
3、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菌种制备。
4、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
5、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 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
6、如果有些 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作为发酵罐的种子应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接种量一般在10%~20%。
五、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