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RBL-1大鼠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知识与应用!

(2023-11-04 13:20:56)
标签:

知识

教育

应用

分类: 细胞

        大鼠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知识与应用!

 

 

一、背景

 

大鼠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H Metzger和C Isersky由一名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并建立,细胞表现出嗜碱性粒多种细胞特性,例如细胞表面带有IgE受体.但在IgE介导的反应中,该细胞并不释放组织胺。

 

二、大鼠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培养步骤

 

1、复苏大鼠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将含有1mL细胞悬液的冻存管在37水浴中迅速摇晃解冻,加入5mL培养基混合均匀。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4-6mL完全培养基后吹匀。然后将所有细胞悬液加入培养瓶中培养过夜(或将细胞悬液加入6cm皿中),培养过夜。第二天换液并检查细胞密度。

 

2、大鼠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传代:如果细胞密度达80%-90%,即可进行传代培养。

 

对于悬浮大鼠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传代可参考以下方法:

 

方法一:收集细胞,1000RPM条件下离心8-10分钟,弃上清液,补加1-2ml培养液后吹匀,将细胞悬液按1:2到1:5的比例分到新的含8ml培养基的新皿中或瓶中。

 

方法二:可选择半数换液方式,弃半数培养基后,将剩余细胞悬起,将细胞悬液按1:2到1:3的比例分到新的含8ml培养基新皿中或者瓶中。

 

3、大鼠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冻存:

 

1)细胞生长至覆盖培养瓶的80%面积时,弃25cm2培养瓶中的培养液,用PBS清洗细胞一次;

 

2)添加0.25%胰蛋白酶消化液约1ml至培养瓶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回缩变圆后加入完全培养液终止消化,轻轻吹打细胞使之脱落,然后将悬液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min;

 

3)用适量的冻存液重悬细胞,并放置于冻存管中;

 

4)先将细胞冻存管放置于-201.5h,然后将其移入-80

 

三、应用

 

大鼠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可以用于小鼠全身类过敏试验方法与小鼠(耳廓蓝染)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为了系统比较小鼠全身类过敏试验方法(MSAR)与小鼠(耳廓蓝染)类过敏反应评价方法(MAP),本研究选用C48/80、Tween–80、聚氧乙烯蓖麻油(Cr EL)、碘海醇、紫杉醇、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和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等药物,就两种方法各指标对受试物诱导类过敏发生的反应性、各指标与给药剂量的相关性、基于各内置指标及共有指标综合评定结果的反应性、敏感性、特异性、与临床一致性等进行全面的比较。探寻和推荐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与临床一致性好的类过敏评价方法。同时采用大鼠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Rat basophilic leukemia cells,RBL-2H3)模型,对两种类过敏试验方法的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方法:

 

(1)阳性物质C48/80静脉注射后,MSAR进行症状评定并检测血液组胺、β-氨基己糖苷酶、类胰蛋白酶;MAP统计蓝染情况,同时进行症状评定并检测血液生物标志物组胺。对各内置指标的反应性及其与剂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基于MSAR和MAP两种方法各内置指标检测的评定结果以及共有指标全身症状和血液组胺检测的评定结果进行比较,就两种方法对C48/80类过敏性评定的特征进行评价。

 

(2)选用注射剂常用辅料Tween-80和Cr EL、碘海醇、紫杉醇、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及注射用双黄连(冻干)为研究对象,就其静脉注射后对MSAR和MAP各指标的影响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参照第一节C48/80对两种方法各内置指标及共有指标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药物类过敏性评定的反应性、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与临床一致性的角度,就两种方法对受试物类过敏性评定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3)选用RBL-2H3细胞模型,检测受试物中加EB(体外等效剂量为0.011)和不加EB诱发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至上清液中的组胺水平,比较和初步分析EB随类过敏反应阳性物质一同注入血液后可能对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物质的影响。

 

结果:

 

(1)两种方法内置指标与共有指标评判C48/80致小鼠发生类过敏反应的敏感性中MSAR均优于MAP;症状观察及血液组胺检测指标可以引入MAP中,且敏感性优于其内置指标,可作为MAP发生类过敏反应的评判指标。

 

(2)以两种方法各内置指标进行评判,Tween-80、Cr EL、碘海醇、血塞通、双黄连致小鼠发生类过敏反应的敏感性中MSAR均优于MAP;以两种方法共有指标进行评判,血塞通、碘海醇致小鼠发生类过敏反应的敏感性中MSAR优于MAP;以MAP中内置指标与新引入指标进行评判,Tween-80、Cr EL、碘海醇、双黄连致小鼠发生类过敏反应的敏感性中新引入指标优于内置指标,紫杉醇内置指标敏感性优于新引入指标,血塞通两者敏感性相近。

 

(3)EB与C48/80混合,会影响其致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程度,但与体内实验结果有出入,有待深入研究。EB与血塞通、Cr EL混合后其致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趋势与体内实验结果相近,但是否影响了组胺释放程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论:

 

(1)敏感性比较:以单一方法诸多内置指标中对类过敏反应呈阳性的起始剂量或与对照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最小剂量作为评价两种方法敏感性的指标,则MSAR的敏感性明显高于MAP。

 

(2)相同检测指标的敏感性比较:以症状强度系数和血液组胺作为共同评判指标,两种方法均表现为指标随给药剂量升高而增加,呈明显的量效关系,但MSAR两指标的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MAP。

 

(3)上述分析结果提示,MSAR无论在能显示类过敏反应量效关系方面,还是在检测敏感性方面均优于MAP,建议推荐和验证。

 

(4)EB的加入可能影响了药物致RBL-2H3细胞类过敏反应的程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