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杀鲑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2023-09-28 13:50:05)
标签:

知识

佛学

方法

分类: 微生物菌种

      杀鲑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百欧博伟生物:本文介绍了低温期溃烂病的病因、流行特点和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在低温期管理有所帮助。

 

一、病原和临床症状

 

1、病原

 

对低温期溃烂病的发病鱼病灶处接种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都能分离到以杀鲑气单胞菌为主的细菌。结合该菌的生物学特点和参考以往鲑鳟鱼类杀鲑气单胞菌病的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低温期普通淡水鱼的体表溃烂病也是主要由杀鲑气单胞菌引起的。

 

杀鲑气单胞菌是气单胞菌属细菌中特殊的菌群,也是水体中的常在菌。该菌嗜低温、不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菌。在20~25条件下普通培养基培养48小时可见生长圆形光滑、较隆起和不透明的灰白色菌落,菌落大小比同一个平板上生长的运动性气单胞菌小很多,超过28很难培养。因杀鲑气单胞菌是嗜低温菌,主要引起低温期的体表溃烂病或败血症。

 

2、临床症状

 

观察不同溃烂严重程度的病鱼,发病初期体表局部鳞片发红,之后该处的鳞囊充血、出血、水肿、竖鳞,这时去除病灶处的鳞片和鳞囊后,见该处肌肉完好、有弹性。病情进一步发展,病灶处鳞片脱落,肌肉松软,开始溃烂,不同阶段溃烂的深度不同,严重的一直烂到看见内脏,这时鱼还不死亡,之后水进入内脏,鱼开始逐渐死亡。病鱼体侧、鳃盖、鳍基部都可溃烂,尤其体侧严重,形成的溃疡灶大小多数从豆粒到指印不等,有的泥鳅溃烂灶只有针尖大小。

 

病鱼体表除溃烂外无其它异常症状,病灶处一般无寄生虫或有少量的钟形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寄生。解剖病鱼,多数没有其它异常症状,少数病鱼出现肠道发红、脾脏肿大、腹水等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有的病鱼肠道充塞大量食物,有的溃烂严重的病鱼也到食台正常吃食。

 

二、低温期溃烂病的流行特点

 

一般只感染鲤鱼、鲫鱼、泥鳅等主养鱼类,池塘中套养的其它种类的鱼一般不感染,鲤鱼主要是200克/尾以上的大规格鱼,鲫鱼发病鱼规格约从5克/尾到100克/尾都可发病,云南有些地区的鲫鱼养殖池塘发病率达到50%,不同池塘鲫鱼的发病率从5%到80%不等,但死亡量很低,只有个别溃烂至内脏时才发生死亡。

 

北方地区鲤鱼发病时间主要在秋末和次年初春,发病水温10~25,云南地区鲫鱼发病时间一般从11月份开始就有的池塘开始发病,当时水温已经下降到25以下,多数池塘在春节前后开始出现溃烂先期症状,3月份达到发病高峰,水温在15左右。4月下旬开始减轻,5月份水温20以上逐渐好转。多数地区进入5月份以后随着水温升高后可自愈或药物治疗后痊愈。

 

该病有极强的传染性,病鱼放入其它健康鱼养殖池塘,健康鱼很快感染。发病池塘的池水注入未发病的池塘,也会发病。

 

三、低温期溃烂病的防治方法

 

发病池塘干塘后要彻底清塘,尽量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放鱼前用生石灰、“清塘修复安”彻底清塘,杀灭底泥中的病原菌。小规格鱼种体表有溃烂,投放到池塘中养殖成鱼,如果水温条件适宜就会发病,并可以传染给池塘中其它鱼,因此投放健康的苗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发病池经过连续泼洒4-5次“疮口平”+“肤友康”以后,一般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发病鱼能够吃食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出败康”、“氟多力”等抗菌药物内服能够加快伤口愈合速度。用药后发红的病灶从边缘向中心逐渐变白,之后病灶处由软变硬,伤口愈合,长出黑色素细胞,颜色逐渐变深。并逐渐长出排列不规则的再生鳞,病灶彻底愈合。水体有机质含量高的情况下用药效果差,需要增加用药次数。水温逐渐上升到20以上,杀鲑气单胞菌繁殖能力下降,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