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百欧博伟生物biobwcom
百欧博伟生物biobwcom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8,138
  • 关注人气: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肉毒梭菌的涉及型式与生存分布及致病机理!

(2023-03-31 10:38:53)
标签:

知识

教育

佛学

分类: 微生物菌种

          肉毒梭菌的涉及型式与生存分布及致病机理!

 


一、菌株简介

 

肉毒梭菌一般指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强的细菌之一。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肉毒毒素,该种毒素是已知的最剧毒物,可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松弛型麻痹。军队常常将这种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经系统将遭到破坏,出现眼睑下垂、复视、斜视、吞咽困难、头晕、呼吸困难和肌肉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二、研究分析

 

肉毒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简称,也称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海洋湖泊沉积物和家畜粪便中。在厌氧环境中,肉毒杆菌可产生一种强烈的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科学家和美容学家正是看中了肉毒杆菌毒素能使肌肉暂时麻痹这一功效。医学界原先将该毒素用于治疗面部痉挛和其他肌肉运动紊乱症,用它来麻痹肌肉神经,以此达到停止肌肉痉挛的目的。可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们发现它在消除皱纹方面有着异乎寻常的功能,其效果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化妆品或整容术。因此,利用肉毒杆菌毒素消除皱纹的整容手术应运而生,并因疗效显著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风靡整个美国。

 

肉毒杆菌A型毒素性极强,它能破坏一种名为SNAP-25的蛋白质,从而切断神经细胞间的通信使肌肉麻痹。肉毒杆菌A型毒素的这一功能已被用于治疗斜视和肌肉痉挛等,后来整容医师开始用这种毒素麻痹面部肌肉以达到除皱效果。意大利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肉毒杆菌分泌的A型毒素,也就是美容除皱注射剂Botox的主要成分,被注射入皮肤后可能还会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甚至抵达脑干。这一发现使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安全性问题再次引发社会争议。

 

三、涉及型式

 

摄食肉毒杆菌的食品引发食物中毒,如:1、pH>4.6的低酸性罐头食品(含铁罐,玻璃罐);2、香肠,火腿。在肉毒杆菌素的注射上,作为皮肤科应用,还是很安全的,但有一些事项要提醒大家注意:

 

首先,只有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才可以完成这样的手术,这不是美容院可以胜任的。这是因为肉毒杆菌应用在美容上,需要考虑很多的问题,比如剂量,注射的部位,这要经过专业的训练,而一旦注射失败,后果不亚于毁容。

 

其次,在注射的时候,还要经过非常严格的皮肤测试。作为一种毒性很强的杆菌,很多人对它会不适应,即使以前从未有过过敏现象的人,也可能会对它过敏。

 

当然,注射肉毒杆菌素以后,还需要不断注射,才能让效果延续,所以在经济上需要一定的实力,注射肉毒杆菌素的费用大约是一次3000元左右。对于一些需要不断动用表情的工作者来说,我们建议她在注射以后,最好有1~2周的时间是不工作的,否则会影响注射的效果。同时在注射以后,也不要做美容,特别是面部按摩,这样也会降低注射的效果。

 

四、生存分布

 

肉毒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土壤中常可检出,偶亦存在于动物粪便中。根据所产生毒素的抗原性不同,肉毒杆菌分为A、B、Ca、Cb、D、E、F、G这8个型,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有A、B、E、F型,其中以A、B型最为常见。

 

人体的胃肠道是一个良好的缺氧环境,适于肉毒杆菌居住。肉毒杆菌属于厌氧菌,严格厌氧,在胃肠道内既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及果糖,产酸产气,又能消化分解肉渣,使之变黑,腐败恶臭。在厌氧环境中,此菌能分泌强烈的肉毒毒素,能引起特殊的神经中毒症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

 

肉毒杆菌芽胞抵抗力很强,干热180摄氏度5~15分钟,湿热100摄氏度5小时,高压蒸气121摄氏度30分钟,才能杀死芽胞。肉毒毒素对酸的抵抗力特别强,胃酸溶液24小时内不能将其破坏,故可被胃肠道吸收,损害身心健康。

 

五、致病机理

 

量子解析:肉毒杆菌致病时,其生物信息频率加快(正信息波),肉毒杆菌致病,主要靠强烈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物,毒性比KCN强一万倍;纯化结晶的肉毒毒素1mg能杀死2亿只小鼠,对人的致死剂量约0.1μg。肉毒毒素与典型的外毒素不同,并非由生活的细菌释放,而是在细菌细胞内产生无毒的前体毒素,等待细菌死亡自溶后游离出来,经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细菌产生的蛋白酶激活后方始具有毒性,且能抵抗胃酸和消化酶的破坏。

 

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能透过机体各部的粘膜。肉毒毒素由胃肠道吸收后,经淋巴和血行扩散,作用于颅脑神经核和外周神经肌肉接头以及植物神经末梢,阻碍乙酰胆碱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的松弛性麻痹。

 

肉毒杆菌毒素对酸性反应比较稳定,胃肠道不能将其灭活,甚至其毒性可被消化道胰醉激活而强化。所以,肉毒杆菌毒素主要从消化道吸收,吸收后的这种神经毒素对神经和肌肉本身影响不大,主要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处,从而影响神经传导,使肌肉麻痹。正常情况下,皮肤等感受器感受刺激后,将神经冲动沿反射弧传递,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如肌肉,引起肌肉活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发生了化学性兴奋传递。即神经冲动传递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Ach),Ach扩散到突触间隙与肌膜上Ach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肌肉收缩。肉毒杆菌毒素通过与胆碱能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结合,再进行细胞内吞,形成一个包裹毒索分子的酸性小泡。此酸性小泡滞留在运动神经元的突触前膜的末端。含有神经递质Ach的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上锚定、融合,以及Ach向突触间隙释放均需要一组SNARE蛋白的介导。而肉毒杆菌毒索能特异性切割SNARE蛋白,阻止转运小泡中Ach的释放,阻断神经传递从而引起肌肉麻痹。但是,肉毒杆菌毒素不能阻止Ach的合成和存储,也不能阻止电信号沿神经纤维传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