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副溶血性弧菌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

(2023-03-23 11:12:57)
标签:

技术

方法

知识

分类: 微生物菌种

         副溶血性弧菌的实验室检查防治原则!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是1950年从日本一次暴发性食物中毒中分离发现,为一种嗜盐弧菌,需在一定氯化钠浓度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此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和腌制食品中。

 

由于使用了直接或间接被本菌污染的食品而引起急性胃肠炎。也可引起浅表创伤感染、败血症等。

 

一、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发病初期为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或胃痉挛,恶心、呕吐、发热、腹泻,之后剧烈腹痛,脐周阵发性绞痛为本病的特点。腹泻是并发症状,多为水样便,重者为黏液便和黏血便。部分患者无恶心呕吐症状。预后一般良好,大多1d~2d后症状减轻,也有因为其他并发症死亡的病例。

 

二、流行病学特征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多发生在夏秋季(5月~10月),因摄入含有此菌的食物而致病,发病急、潜伏期短。多数在4~28h左右发病,短者2h,长者30h。传染源主要为海产品(鱼、虾、蟹、贝类等)和直接或间接被本菌污染的其他食品。

 

三、防治原则

 

动物性食品应煮熟煮透再吃;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防止生熟食物操作时交叉污染;海产品宜用饱和盐水浸渍保藏(并可加醋调味杀菌),食用前用冷开水反复冲洗。

 

四、生物学特性

 

副溶血性弧菌是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易呈多形态,有棒状、弧状、卵圆形、球形、丝状等,排列不规则,多处散在,偶尔有成对排列。最适生长温度37,不适于低温生存,在寒冷的情况下容易死亡。

 

对高温抵抗力小,56 5~10min即可死亡。本菌对常用消毒液抵抗力很弱,可被低浓度的酚和煤酚皂溶液杀灭。

 

五、实验室检测

 

(一)样品采集、送检和保存

 

1、样品采集

 

无菌采集有代表性的可疑食物,采集量应大于25g(mL)。水质等外环境样本:用采水器从采样地点采取水质样品500mL,可疑病人污染的外环境,根据情况用无菌棉拭子涂抹被污染的环境物品表面,放10mL增菌液或运送培养基中。疑似病人呕吐物、粪便:副溶血性弧菌耐酸性弱,不易在呕吐物中检出,一般不采集呕吐物检测,主要采集病人粪便或肛拭子。

 

食物中毒样本应在现场直接接种TCBS等选择平板和增菌液,或放置于Cary-Blair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2、样品保存和运送

 

样品须常温保存并尽快送检,不宜存放时间过长,防止待检材料冷冻。

 

(二)病原菌检测

 

1、样品处理

 

1)食品样品:加入到3%碱性蛋白胨水中,37培养8~16h,接种TCBS平板进行培养。

 

2)可疑病人样本及可疑病人污染的外环境样本:直接接种TCBS平板,同时增菌8~16h,接种TCBS平板进行培养。

 

3)水质等外环境样本:增菌8~16h,接种TCBS平板进行培养。

 

2、分离培养

 

将接种的TCBS平板放37培养18~24h,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划线接种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平板,36培养18~24h,进行生化鉴定。

 

典型的生化鉴定包括:氧化酶试验、涂片镜检、嗜盐性试验。

 

副溶血性弧菌氧化酶试验阳性。进行革兰染色镜下观察可见革兰阴性,呈棒状、弧状等多形态无芽孢菌。副溶血弧菌在无盐和10%盐的胨水中不生长,在7%盐的胨水中生长良好。

 

3、血清学诊断

 

副溶血性弧菌18~24h培养物用3%盐水制成浓的菌悬液100煮沸后可进行O抗原分群,不经加热的菌悬液进行K抗原分群。

 

4、致病性检测

 

在进行中毒检验时,需要对检出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使用神奈川现象试验:3%氯化钠胰胨水培养物接种于我妻血平板上,37培养,2h内观察结果,阳性结果在菌落周围有一清晰的β溶血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