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状芽孢杆菌的形态特征与经济用途!
(2022-06-24 10:55:21)
标签:
知识教育技术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蜡状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中的一种。菌体细胞杆状,末端方,成短或长链,1.0~1.2×3.0~5.0微米。产芽孢,芽孢圆形或柱形,中生或近中生,1.0~1.5微米, 孢囊无明显膨大。革兰氏阳性,无荚膜,运动。菌落大,表面粗糙,扁平,不规则。
一、菌种简介
平台编号:bio-53233
规格:冻干物
拉丁属名:Bacillus cereus
菌株名称:蜡状芽孢杆菌
其他编号:JCM 2152=ATCC14579 =BCRC10603 =BCRC11026 =CCM2010 =CCUG7414 =CECT148 =CECT5050 =CGMCC1.3760 =CIP66.24 =DSM31 =IFO15305 =KCTC3624 =LMG6923 =NBRC15305
培养基编号:2
培养温度:30
培养时间:18-24 小时
用途:研究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保藏条件:斜面菌种和冻干菌种应在 2-8°C 保存;西林瓶菌种请置于-20冷冻。
二、培养基
*营养琼脂培养基(NA)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A)
*LB 培养基(以上三款培养基任选一种即可)
三、形态特征
菌落形态:在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上,37 ,培养24 h,可形成圆形或近似圆形、质地软、无色素、稍有光泽的白色菌落(似蜡烛样颜色)直径5-7 mm.在M.S.P 培养基上生长更旺盛,菌落直径达8-10 mm,质地更软,挑起来呈丝状,培养时间稍长,菌落表面呈毛玻璃状,并产生红色色素。在蛋白胨酶母膏平板上菌落为灰白色,不透明,表面较粗糙,似毛玻璃状或融蜡状,菌落较大。蜡状芽孢杆菌细菌对外界有害因子抵抗力强,分布广,是典型的菌体细胞,有部分菌株能产生肠毒素,呈杆状(约1.5μm),有色,芽孢呈椭圆形,有致呕吐型和腹泻型胃肠炎肠毒素两类。属需氧革兰阳性杆菌-需氧芽孢杆菌属。
四、生态习性
兼性好氧。生长温度范围20~45,10以下生长缓慢或不生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物肠道等处。在葡萄糖肉汤中厌氧培养产酸,从阿拉伯糖、甘露 醇、木糖不产酸,分解碳水化合物不产气。大多数菌株还原硝酸盐,50时不生长。在 100下加热20min可破坏这类菌。
五、经济用途
与人类关系密切是引起食物中毒,中毒者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蜡状芽孢杆菌可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降解土壤中的营养成分,改善生态环境。可产生细菌蛋白酶;可用于麻脱胶,是各种抗生素抗菌活性的测定菌。可用于明胶液化,牛奶胨化,还原硝酸盐,水解淀粉。可制药,主要用于肠炎、腹泻、肠功能紊乱。
六、注意事项
1)冻干首次活化,干粉要全部用完,不能预留,用无菌吸管吸取 0.3ml-0.5ml 的培养液(即以上建议的培养基配方,不加琼脂)或者无菌水,滴入冻干管中,轻轻振荡至其溶解。吸取全部菌悬液,接种在培养基上(建议不超过 2 支平板,如接种液体培养基,则试管液体不超过 5ml 为宜);
2)经过冷冻干燥保藏,菌种处于休眠状态,复苏培养时可能会延迟生长,这时需较长的培养时间; 若您收到的是已复苏的培养物(非冻干菌),则可以直接用于您的实验,或根据需要转接培养如有不明白之处,请务必先咨询我单位技术人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微生物菌种应保藏于低温、清洁干燥的地方,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菌种衰退;
4)菌种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转种完毕,应经灭菌再做丢弃处理;
5)应根据菌种状况及时转接,冻干菌种保藏时间通常为 2-25 年;
6)菌种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杂菌污染或菌种生产性能下降,应及时和微生物菌种查询网联系。
7)如若有菌种复苏不活或者污染等情况,请在收到菌钟后 2 个月内联系,逾期不予受理;
8)打管操作需由专业微生物技术人员在相应的防护设备中进行,生物危害程度为三类的菌种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打管时冻干管应远离面部,保护眼睛。
9)安瓿瓶开封:用浸过 75%酒精的脱脂棉擦净安瓿管,用火焰加热其顶端,滴少量(2-3滴)无菌水至加热顶端使之破裂,用锉刀或者镊子敲下已破裂的安瓿管顶端并将冻干管开口处在火焰上过一遍,并保持在火焰旁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