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蚀艾肯菌的培养方法与使用范围及打管说明!
(2022-06-08 10:52:43)
标签:
技术方法收藏 |
分类: 微生物菌种 |
啮蚀艾肯菌的培养方法与使用范围及打管说明!
一、菌种简介
平台编号:bio-56722
提供形式:冻干物
拉丁属名:Eikenella corrodens
中文名称:啮蚀艾肯菌
属名:Eikenella
种名加词:corrodens
其它中心编号:ATCC BAA-1152
来源历史:←美国ATCC
收藏时间:2010.11.29
原始编号:Vitek #101889(NSB#81355)
资源归类编码:15131124000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主要用途:研究;分析检测
具体用途:Vitek 2 NH(苛生菌)鉴定卡质量控制菌。
生物危害程度:三类
致病对象:无
分离基物:临床人的样本
培养基:溶液A:琼脂 5.0g, GC基础琼脂(BD228950)36.0g,蒸馏水 500.0ml;溶液B:脱水牛血红蛋白(BD211275),10.0g,蒸馏水 500.0ml;溶液C:IsoVitaleX(BD 211876),10.0ml;将溶液A和溶液B在121条件下分开灭菌15min。冷却至50。无菌条件下将B加入溶液A中,混匀。按说明书要求将IsoVitaleX水化,无菌条件下加入培养基中,混匀。* GC基础琼脂(BD228950);胰酪胨 7.5g;动物组织胃酶消解物 7.5g ;玉米淀粉 1.0ml;磷酸氢二钾 4.0g;磷酸二氢钾 1.0g;氯化钠 5.0g;琼脂 10.0g
培养温度:37
资源保藏类型:培养物
保存方法:-80冰箱冻结法;真空冷冻干燥法
实物状态:有实物
共享方式:公益性共享;资源纯交易性共享;合作研究共享;资源交换性共享
源数据主键:10434
用途:研究;分析检测;Vitek 2 NH(苛生菌)鉴定卡质量控制菌。
注意事项:仅用于科学研究或者工业应用等非医疗目的,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非药用,非食用
二、培养方法
1、菌种是指食用菌菌丝体及其生长基质组成的繁殖材料。菌种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三级。工业发酵的有用菌种,其筛选步骤包括菌种分离、初筛和复筛。
2、挑选具有某种能力的有用菌种,也称种子制备,是指菌种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扩大培养成为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生产菌种的制备过程。以作接入发酵罐中进一步扩大菌体量及合成产物之用。
3、种子制备包括孢子制备和菌丝体制备 菌种制备。
4、保存在沙土管或冷冻管中的生产菌种,用无菌手续挑取少许,接入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在25(或较高温度)下培养5~7天(或较长时间。所得孢子还需进一步用较大表面积的固体培养基以获得更多孢子(对于霉菌类孢子制备,多数采用大米、小米之类的天然培养基)。
5、将培养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扁瓶固体培养基上,于25~28培养14天。将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备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产上延续使用半年左右。
6、如果有些生产菌种不产孢子,如赤霉素产生菌或产孢子不多的,则可采用摇瓶液体培养制得菌丝体,作种子罐的种子。种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丝体迅速发芽、生长、繁殖成大量菌体。其中的培养基组分应是易于被菌体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浆),及无机盐(如磷酸盐)等。作为发酵罐的种子应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丝粗壮,无杂菌及异常菌体。接种量一般在10%~20%。
三、使用范围
(1)合成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完全是已知的各种化学物质。这种培养基的化学成分清楚,组成成分精确,重复性强,而且微生物在这类培养基中生长较慢。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察氏(Czapek)培养基等。
(2)天然培养基。由天然物质制成,如蒸熟的马铃薯和普通牛肉汤,前者用于培养霉菌,后者用于培养细菌。这类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很不恒定,也难以确定,但配制方便,营养丰富,培养效果好,所以常被采用。
(3)半合成培养基。在天然有机物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已知成分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某些天然成分,如培养霉菌用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这类培养基能更有效地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四、冻干管打管说明
1、安瓿瓶开封:用浸过75%酒精的脱脂棉擦净安瓿管,用火焰加热其顶端,滴少量无菌水至加热顶端使之破裂,用锉刀或者镊子敲下已破裂的安瓿管顶端。
2、菌株恢复培养:用无菌吸管吸取0.3--0.5ml适宜的液体培养基,滴入安瓿管内,轻轻振荡,使冻干菌体溶解呈悬浮状。吸取全部菌体悬浮液,移植于1-2支建议的培养基试管中,并在建议的条件下培养。
3、注意事项:菌种活化前,请将安瓿管保存在6-10的环境下,某些菌种经过冷冻干燥保存后,延迟期较长,需要连续两次继代培养才能正常生长。
4、复苏后的菌种在传1-2代后使用。
5、暂不启开的安瓿及复苏后需保藏的斜面应于4中保藏。
五、特别注意事项
1、微生物菌种应保藏于低温、清洁和干燥的地方,室温放置时问过长会导致菌种衰退;
2、菌种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杂菌污染:
3、斜面菌种保藏时间通常为1-2个月,应根据菌种状况及时转接;冻干菌种保藏时间通常为5~10年;
4、菌种使用过程中如出现杂菌污染或菌种生产性能下降,应及时与微生物菌种查询网联系或更换新的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