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四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研究工作报告
(2019-12-04 15:17:06)
标签:
教育 |
探究小学四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工作报告
甘泉县杨家砭小学课题组
《探究小学四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陕西省延安市基础教育学研究微型课题。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19年3月——2019年12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目前课题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课题实施工作,进入了全面总结和结题阶段,现将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所有自然、社会、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 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但是,有关调查却显示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排斥甚至厌恶数学学习。究其原因,发现这类学生往往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理解问题时易发生困难和错误,这种困难积少成多,导致思维受到了限制,造成数学学习水平下降。
课题研究目的在于了解了中年级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的基础上分阶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孩子进行数学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条理性、简洁性、抽象性的训练,逐步改善学生想得出说不出或说不清楚的状况,并以次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能以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为基础,关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言时出现的种种问题,从生活经验引导、从小组学习中挖掘、鼓励多种形式的表述,积极探索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方法与途径,努力避免数学语言训练障碍的产生。
《新课程标准》中谈到:数学语言是国际通用语言,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仅要会使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还要能够应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和倾听,吸取别人的意见。这种能力将使人受益终生,因为信息要更替,知识会淡忘,而习得的数学能力伴随一生,永远对人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因此,从小学开始,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在培养学生的和谐发展上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我校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采用理论探究法、调查研究法、谈话法对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完成了调查报告。
2、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结合典型案例探究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
3、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三)研究过程:
1、学习准备阶段(2019年3月—2019年4月):
(1)查阅一些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动态。
(2)通过开座谈会、问卷形式,对各班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分析,制订研究方案。
2、探索实施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0月):
(1)针对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进行了自身的充实培训,通过理论学习、课堂观摩等活动提高自身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明确各年级段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要求。
(2)通过开座谈会、问卷形式,完成家长和学生调查问卷,搜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在课堂实践中研究并形成调查报告,及时总结。
(3)根据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等。
(4)积累各年级段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及时反思,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探究培养途径和方法。
(5)开展各年级的教学研究课,从中探索规律,反思教学设计与
实际效果,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写有心得、体会、反思、教学随笔等,为各年级段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积累实践资料。
三:研究的成果及其分析:
调查研究阶段及调查结果:
为了做好本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在研究之初制定了调查问卷,对学生及家长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30名家长和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本次调查采用全员调查,家长问卷,设计了7道封闭题,学生问卷设计了 8道封闭题。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学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学生掌握的数学语言少,这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一)研究成果分析
1、学生方面:
(1)学生内向,不想说;
(2)畏惧,不敢说;
(3)阅读量小,数学语言积累少,不会说;
(4)缺少自主学习。
2、家长方面: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2)激励性语言少;
(3)指导性语言少;
(4)没有创设说话机会。
3、其他因素:
农村周围交际的环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不够重视、缺少与孩子应有的言语交流;学生的听力、记忆力等也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成果策略:
为了在课堂有效的实施课题,我们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以下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及取得的成果:
1、创设情境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说,有话要说。对说得好的应及时给予表扬,以便激起学生以后还想说。
2、提高意识
激发学生“说”的欲望,我们首先必须提高学生说的意识,让学生明白说的重要性。可以用故事的形式,举例的方式进行解说。
3、体会乐趣
在进行语言训练时依据教学内容、信息传递的特点,课堂教学的特征,让学生多样化地 “说”。
4、指导方法
(1)教师做出说的示范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示范、渗透、指导说的方法。再次我们还要给学生指导一些发言的技巧,例如语言表述时的节奏、速度、语气变化等。
(2)训练学生学会听
培养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讲话,而且还要认真地听课堂上每个同学的讲话,要听后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养成听的好习惯。
(3)对学生的说作出要求
要求学生把数学语言说得完整、准确、简洁和有条理,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要添枝加叶。力争达到完整、准确、有条理。
(三)研究效果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2、提高了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题组老师的努力下,提高了绝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连贯性有所提高。在数学课堂中绝大部分同学都做到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并能比较准确、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解释所得的结果,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与说服力的说明。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优化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能坚持写数学日记,自己出数学小报,并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研究结论:
本课题通过半年的研究,取得以下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欲望
第一,课堂中建立了新型的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去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去无所顾及地思考探索,去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
第二,倡导了互助互爱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是在集体中进行的。因此我们在实验中,教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同伴身上出现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教育了他们不仅不能互相轻视、嘲讽,还要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谈话,更要真诚地给予一定的帮助。
(二)训练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1、以教师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能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做到了以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所以课题组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2、在学生口头表述中,训练了数学语言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我们实验组的教师在课堂中改变了那些形式化的小组合作,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练习评价”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 “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3、在学科的不同内容中,发展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说的是否完整、准确、简洁而有条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有关。所以,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做到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但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对学生说的培养,而且在不同课型其说的培养侧重点也不同。
(1)在概念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本质
在概念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是由直观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的桥梁。因此,概念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让学生描述出概念的本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不但能说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性质的具体内容,更要说出概念关键词句。而对于近似概念,则让学生说出了他们的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和混淆之处。
(2)在计算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计算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说的培养,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3)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思路
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填写数量关系式等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结果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4、在学生“编写”中,强化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不仅重视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还培养了其书面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学生编应用题、补充条件和问题、写数学日记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述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征。通过写数学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也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由于数学语言较抽象,对数学语言的准确理解,只有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在编写过程中,开始学生出现了语言不精炼,用词不当,思路迂回等现象,经过教师的耐心地引导,使学生从敢写到会写,从那些朦胧认识和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了规范、准确地编写数学语言。
(三)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以前的课堂上,看到的只是学生们疑惑的目光,虽然,也有气氛活跃的场面,但那是学生对老师的人格魅力的敬佩,而非对知识的向往,在他们的心中对知识只有吸取,对老师的意见只有言听计从,对学习的回应也只有不断地听写。而今,看到的不再是以前那个死气沉沉的课堂了,看到的是充满生机,不断迸发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洋溢青春气息的,散发求知欲望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和谐,相互成长的课堂。在课堂中没有教师的呵斥,没有学生的嘲笑,有的是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一只只高举的小手,一声声响亮的发言,一阵阵鼓励的掌声。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从我们对实验班实施的课堂观察情况看,在课堂上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参与学习热情高。
(四)增强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题组老师的努力下,提高了绝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语言表达的积极性、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连贯性有所提高。在数学课堂中绝大部分同学都做到有话敢说,有话可说,并能比较准确、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解释所得的结果,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与说服力的说明。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优化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能坚持写数学日记,自己出数学小报,并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为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一直把研究过程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我利用空闲时间,围绕课题进行备课,围绕课题教学活动,课题研究不再是老师的负担,而是成为了教学的一个增长点。在实践和研究中,我积极参与教研工作,虚心学习、交流经验,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教育观念的提升,带来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科研意识逐步增强。在数学课堂上,我注重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不再仅仅停留在表现好的学生身上,这大大促进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可操作的方法,提高了业务水平,丰富了课堂教学经验。通过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研究的探索,改变了只重知识传授的现状,做到了在把握知识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延伸等多方面,力求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一节节公开课、听课、评课、反思、心得……都将成为我们课题组成长的点滴见证。
五、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到许多心理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问题,再加上我们教学实践研究的时间又短,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虽采用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但学生原有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何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都能得以更好的发展,值得进一步关注。
六、小结
我们课题组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这说明能力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而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连。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推理、判断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七、结论分析与思考
(一)结论分析
(二)问题与思考
本次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的结束。只要教学在继续,课题就在继续。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的使用数学语言并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兼、孙晓天主编,2002年5月。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3]《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探索》
[4]《数学语言表达中的典型错误分析》,《数学教学研究》钟家芳、宁腾芳,2002年03期。
[5]邵光华、刘明海:《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2期。
[6]王建军:《关于数学语言的一些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2期,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