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年06月25日

(2023-06-25 16:33:43)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得

学习中成长 在探索中前行

--江苏扬州培训心得体会   崔艳

阳春月,春暖花开,20232283月3日,带着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诸多困惑和对江苏教育的憧憬,我踏上了扬州的学征程。3天的学习、参观,我真正感受到了江苏教育的先进。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现代教育思想,从先进的教育思想到他们的真学真教,灵动与精致、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让我深受启迪。培训虽很短暂,但扬州教育留给我的记忆却难以抹灭。现将本次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设计好学习单。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为期三天的学习,使我深切的感受到:课堂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渠道。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提升课堂效益必然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今后的向阳共同体将秉持“课堂是第一阵地”的理念,探索“习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倾力打造精品课堂,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智慧的碰撞、情感的滋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3年06月24日
后一篇:2023年06月25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