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简报(61)让教育回归生活——关于疫情当下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2020-03-22 11:45:16)让教育回归生活 ——关于疫情当下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张文芳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著名的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一定要回归生活,要与儿童的生活实际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反对死读书。当前正在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包括幼儿园的孩子。同时,这场疫情也给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影响。那么,如何利用这一重大事件引导和教育幼儿,将幼儿带入社会大课堂之中,带入人人都在抗击疫情的日常生活之中,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明红教授在《学前儿童社会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一书中提到: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帮助、分享、合作、安慰、同情、关心、谦让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中提到:关心尊重他人,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等,这些都是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目标、途径与方法。那么,在当前疫情之下,家长和老师到底应该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信息、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切入:
一、感受亲情,体会和家人在一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家是爱的港湾,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是快乐而幸福的。自春节前至今,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居家抗击疫情,少了走亲访友,少了户外活动,少了朋友聚餐,孩子们和爸爸妈妈每天只能待在家里,不能出门,无论是家长或是孩子,估计都从未有过这么长时间的假期,从未有过一家人这么长时间在一起居家生活的体验。因此,成人要善于抓住这个特殊的教育契机,要让孩子们的居家生活丰富而有意义。一方面,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美食、听听故事、看看书,还可以做手工、玩游戏、锻炼身体等等,让孩子体验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孩子讲一讲有关病病毒及疫情防控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和卫生习惯,让孩子体会到非常时期家人对自己的保护和爱护,增进亲子感情,提高陪伴质量。
二、懂得感恩,了解一些特殊职业人群的特殊贡献。
目前特殊时期,成人应该告诉孩子,我们在家里之所以不用担心,也很安全,就是因为在这场疫情战斗中,为了让更多的人远离病毒、免受感染,保证大家的身体健康,有一大批医生、护士舍弃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奔赴武汉去治病救人,他们日夜不休,辛苦工作,全力照顾、救治那些生病的人。有的医生、护士甚至自己被感染病毒而献出生命,这些有责任、有大爱的医护人员才是守护我们健康的大英雄,值得我们全社会歌颂和敬仰;同时,要让孩子们知道,除了医生、护士之外,还有解放军和警察叔叔昼夜站岗、值班,为我们挡住病毒入侵,保卫大家平安、健康;在这个时候,大家无法出门买菜、购物,生活成了问题,是快递员叔叔冒着风险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给大家送菜、送包裹,让我们能够在家里衣食无忧。其实,这些身边的人就是最直接的感知对象,也是让孩子去关注、了解这些职业人群的最好时机。可以给孩子讲讲他们感人的故事,看看新闻,了解每天都在发生着什么,引导幼儿关爱、尊重、感恩社会中为我们做出贡献的人,让孩子们铭记这些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心存大爱的“最美逆行者”,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有专业、有担当的人。我想,这些切身的体会和感受,对于形成儿童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会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敬畏生命,知道自然界与人们生活的亲密关系。
人们生活在自然界中,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滴水、一缕空气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指南》在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到“要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这次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因为有人食用了野生动物而引发的,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也是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家长和老师可以在幼儿前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在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如果破坏了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带来威胁甚至灾难。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影片、视频、绘本等,进行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教育,让孩子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知道不能捕杀、食用野生动物,要善待动物,保护植物,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家里饲养小动物、照料小宠物及栽培花草树木等活动,让孩子知道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的,进而对动物和植物产生同情心和保护意识,懂得只有大家共同守护好地球大家园,人类才能幸福地生活。
四、关爱社会,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国家的防疫举措及时、高效,很快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保证了大家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作为幼教工作者和年轻的父母们,就要适时地给幼儿讲好这些故事,从而激发积极的社会情感。首先,引导孩子从关爱自己、关爱家人做起,每天按时作息,勤洗手、勤消毒,好好吃饭,经常锻炼,打喷嚏、咳嗽时要讲礼仪等,也可以让孩子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理解爸爸妈妈的辛苦,培养自我服务能力和责任感。其次,引导幼儿关心和同情生病的人。知道一个人生病了会很痛苦,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帮助,从而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如家长们在为疫区捐款时可以鼓励孩子拿出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等捐助给有需要的人。这样,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可以让孩子形成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和帮助他人的积极情感和亲社会行为。第三,引导幼儿关爱社会、关心国家大事。一是让孩子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和防疫规则,按要求居家不出门,出门一定戴口罩,不给大人添乱,不给他人添麻烦;二是要让孩子知道在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派有医疗队去支援武汉,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医生、护士奔赴武汉治病救人,从中感受我们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和大家都是一家人的同胞友谊,感受到祖国各地人民之间的团结互助,了解我们国家在这次抗疫中的重大成就,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萌发爱祖国的积极情感。
总之,亲社会行为是幼儿融入大社会和周围环境的一个桥梁和通道,也是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在当前疫情之下,有许多适宜幼儿感受和体验的教育内容和契机需要成人及时采择、把握,一方面家长们要给孩子传递积极的、正确的信息,让孩子科学认识疫情,同时也要重视成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老师们在线上指导、家园互动、幼儿园课程及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导和教育,这样家园携手形成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