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足迹赓续奋斗精神

追寻红色足迹 赓续奋斗精神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星城长沙,虽流金铄石,但挡不住我们继续探访伟人故里、追寻红色足迹的热情。2022年7月28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师培养对象研修班继续展开省外访学之“瞻仰伟人故里,坚定理想信念”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全体学员在李斌辉教授的带领下,来到隶属长沙的县级市浏阳市,开启瞻仰“胡耀邦同志故居”、“谭嗣同故居”之旅。
上午,研修班全体同学一行先来到胡耀邦纪念馆,大家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聆听着她声情并茂的讲解,参观了一张又一张感人的历史照片,缅怀胡耀邦同志对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及改革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追思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感受胡耀邦同志“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赤子之心。
聆听红色故事,感悟“心在人民,功在天下”!
“对家的感情淡淡的来日方长,对党的感情浓浓的人生有限”。
大家驻步在纪念馆每一幅重大史实的照片前,从投身革命、奋起抗敌,到殚精竭虑、建设新政,再到拨乱反正、重整人心,我们一起感悟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胡主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一身正气深得人民敬爱,两袖清风堪称为人楷模”,“说真话人民知音,办实事一代伟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字字句句,无不彰显胡耀邦同志一生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党无限忠诚的高尚品格。
“屋矮能容月,楼高不染尘”是挂于胡耀邦同志故居的一副对联,这既是胡耀邦一生的写照,也启发我们在生活工作中要恒怀感恩与宽容,善始克终,也使我们更深入了解了胡主席不搞特殊、以人为本、亲民爱民的光辉而又伟大的一生。
浏阳之美,美在山水,更美在人文。浏阳城区北正南路101号,北临嗣同路,南靠步行街的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格外显眼。
下午,我们到达谭嗣同故居,追思“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
谭嗣同出身于官僚家庭,他的父亲谭继洵为进士出身,一生为官清廉,深受朝廷重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在北京的浏阳会馆被捕。他在狱中留下了辉耀千秋的《狱中题壁》。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同年9月28日,谭嗣同慷慨就义,年仅33岁。
先贤壮举,有如浏水之不息。在谭嗣同纪念馆,我们深深为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而折服!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浏阳儿女,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舍身救国的英雄气概,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鼓舞着无数后辈救国图存,激励着华夏儿女顽强拼搏。谭嗣同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却长盛不衰,永存人们心中。
伟人们的红色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那些永存不朽的红色精神,激励着我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