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教学变革之方向——广东省百千万初中文科名教师省外访学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教学变革之方向
——广东省百千万初中文科名教师省外访学
行千里,致广大。2023年7月19日,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师培养学员们在山城重庆的研学之旅进入了第三天。学无止境,研无止境,一场湿润清爽的夏雨冲刷掉了连日的炎热,但没有降低我们学习和研修的热情。在重庆市红楼宾馆一号会议室,我们迎来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的张良教授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变革》专题讲座,学员许建华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专家简介
张良: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发展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国家公派联合培养教育学博士。教育学博士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2项(2019、202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项(面上项目、特别资助)。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22年版),兼任全国课程学术理事会理事、重庆市教育学会义务教育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重庆市教育学会课程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受聘重庆市教育评估检测专家、重庆市人文社科普及专家等。
聆听讲座
张教授首先由一个问题“针对素养,您有何理解?”开启了我们今天学习之门。接着张教授给我们讲述了素养的来源以及各个国家对素养的解读,然后再通过几个问题让我们重新思考“素养究竟是什么?”
在张教授的循循教诲之下,我们对素养获得了全新的认识:素养作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道德性。同时,我们也了解了素养的六大特征:
1. 素养是高阶思维参与的,关注与知识运用、反思、质疑、批判与创新,实现问题解决、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2. 素养是道德性的,是为了美好生活与健全社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参与社会生活的使命感。
3. 素养是情境性的,发展在复杂情境之中,情境是素养之母。
4. 素养是过程性的,发展在问题解决过程之中,不是一撮而就,而是持续发展。
5. 素养是具身性的,发生在自我对知识的体验、组织、管理、联系、反思、运用之中。
6.
在帮大家理清了素养的内涵和机理之后,张教授又给我们补充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知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其主要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以及18个基本要点,如国家认同、社会责任、法治信仰、生态意识等’。这些素养和要点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除此之外,张教授还给我们展示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各学科的核心素养。
讲座的第二方面,张教授围绕着“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展开。他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我们阐述了“问题是素养的载体”:
1. 结构不良问题——尽量减少已知条件;
2. 开放式问题——问题表述方式从什么(what)、谁(who) 、何时(when) 、到为什么 (why) 、如何 (how) ,或用什么方式 (in what ways);
3. 核心问题——指向学科大观念或学科大概念。
学员们专心聆听,深度思考
互动研讨
在讲座过程中,学员们对于张教授的案例分析提出了个人观点,研讨氛围浓厚,分享交流热烈。
精彩总结
讲座结束后,主持人许老师作总结发言。他不仅赞叹张教授的年轻有为,更为张教授的渊博学识,深厚的学术造诣感到由衷的佩服。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关键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素养”正如重庆的火锅,我们一线老师体会到它的热和辣。今天在山城淅淅细雨中,张教授从另一个独特角度解读了什么是素养,让我们静下心重新审视素养,给我们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如何培养学生素养明确了教学转型的方向。最后,许老师以即兴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他的学习体验:
赠礼留念
在学员们的热烈掌声中,项目主持人李斌辉教授为张良教授赠礼留念,以表感激,也为粤渝之间进一步学术交流搭建了友谊的桥梁。
听时光清浅,触阳光和煦。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我们将踔厉奋发,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