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踏歌行共谱送教新篇章

分类: 广东省百千万培训 |
不负春光踏歌行
——记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师培养学员送教潮汕乡村中学
为充分发挥“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师培养学员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项目实办法》和“‘百千人才培养工程’初中文科名教师培养项目培养方案”,2023年4月15日至4月22日,岭南师范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初中文科名教师全体培养学员赴广东省粤东乡村中学开展送教活动。送教第一站是潮州市潮安区华博实验学校。
省百初中文科名教师参观了华博实验学校的教学楼、各功能场室等,双方就学校的基本情况、存在的具体问题、帮扶的重点方向以及共同关注的如何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如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如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
送教活动启动仪式
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书记陈凯珍、李斌辉教授,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苑青松教授、庵埠镇中心学校吴镇锋副校长,华博实验学校邓波校长和各位骨干教师共同出席了活动启动仪式。
会上,华博实验学校校长邓波致欢迎词,邓校长代表学校对初中文科名教师的专家一行来华博传经送宝表示诚挚的谢意,他希望各位专家和名师们不吝赐教,将教育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传送给华博教师团队,让专家的引领在潮州的大地播撒教育的春光,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他同时勉励全体华博老师要借此契机,学习专家名师们带来的新理念,为学校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进一步深化培训课程改革,创新培训方式,打造“多元、开放、互动”培训模式,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真正实现教行合一。

春风化雨润课堂
课堂实录(一)
梁艳芳老师给八年级学生上了一节精彩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专题练习课。她针对学生最薄弱的主观题题型,从审题入手,教会学生如何结合材料作答,提升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梁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朋友般的亲和力,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们。课后,华博实验学校的吴文彬校长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梁老师教学功底扎实,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个人,都有很大收获。
杨亮老师指出,梁艳芳老师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训练》复习课体现了三个“定”:一、“淡定”,对学情不清楚,教学设备不熟悉的情况下,表现淡定机智;二、“定律”,善于用“ABC”法,简单明了引导学生掌握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规律和方法;三、“定向”,在确定能力训练目标后,关注学生的训练的过程和方式,是一节有思维性的高效复习课。
课堂实录(二)
易楠老师执教了初二年级的音乐课《回忆》(《音乐剧《猫》选曲),易老师紧紧围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这一理念进行设计,以音乐剧《猫》为欣赏载体,以歌曲《回忆》为欣赏重点,运用视听相结合的审美体验方式,引领学生在看、听、唱、演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剧的独特魅力,从而触发学生对音乐剧的兴趣,使学生获得加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艺术感悟。
华博实验学校毛建国主任认为,易老师具备了美的使者气质,高超的语言艺术征服了在场的学生与老师,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表演非常成功,这节课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课堂实录(三)
陈醒珍老师执教的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6SectionA3a-3c》一课深受学生喜爱。陈老师以饱满的课堂激情、丰富的肢体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特的教学风格演绎了一节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课,通过她自身特有的感染力引导学生达成高效阅读、高阶思维、高效产出的课堂教学。
李观清老师指出,陈醒珍老师的阅读课是一节“三高”课,即通过问题链对学生展开“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达成“高效阅读”的目标,最终“高能产出”。
课堂实录(四)
黄焕娜老师为华博实验学校的七年级学生执教《驿路梨花》一课。黄老师根据单元要求和课后练习题巧妙地设计了多种方式的阅读。从阅读方法的培养到文章构思的分析再到“梨花”的赏析,深入地研读课文,在简洁高效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学生学习兴致浓厚,学习参与度很高,思维很活跃。
课后,徐容芳老师用聚焦、实施和评价三个关键词点评本节课,认为焕娜老师的教学目标紧扣单元导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将读策略聚焦在略读指导上,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环节,既有语文知识的落地,也有思维的提升,落实了教学评一体化,亮点突出,特色明显。
罗茹静老师认为焕娜老师关注“三读”(读文、读人和读我),引导学生展开“三悟”(悟文、悟人和悟我),整节课质朴而有深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能力素养。
课堂实录(五)
胥艳老师执教的《黄土高原》一课,借助精心设置的议题,创设情境,让思维贯穿始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黄土高原土从何来?在风与流水的共同作用下千沟万壑的高原地貌如何形成?从水土流失实验中循着成因-问题-对策探寻高原水土保持的解决之道,胥老师带着孩子们体验黄土高原从黄到绿的转变,感受祖国山川异易容般的超级治理工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油然而生。这节地理课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深耕细研沐春风
专题讲座(一)
谭京老师给老师们带来《浸入式成长——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精彩讲座。谭京老师结合自身的22年音乐教育专业成长历程,从成长路径、成长意识、成长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分享。讲座内容干货满满,为音乐老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指引和适切的方法。华博实验学校的音乐老师们表示通过学习谭京老师的讲座深受感动,受益匪浅,也期待自己的音乐教育之路繁花似锦。
专题讲座(二)
许瑞恩老师作《运用“文字溯源”提升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的专题讲座。许老师尝试通过“文字溯源”方式辅助教学,了解文字创意,感知“字形”图画美、“字音”音韵美、“字义”意蕴美,使文字由抽象符号变直观可视,增强诗文学习的科学性、趣味性。从文字溯源的角度,了解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繁简体楷书的发展过程,掌握文字的基本义与引申义。此方法解决教学形式单一问题,避免学生死记硬背问题,为古诗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陈筑老师指出:《新课标》要求“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许老师运用“文字溯源”开展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让文言阅读有趣,具有语文味,聚焦文言难点,更聚焦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审美体验。
专题讲座(三)
梁健鹏老师由近三年省考真题分析导入,为参与活动的老师分享讲座《中考道法命题的理念与实践》。梁建鹏从“命题依据、命题原则和命题实践”三个角度谈如何理解中考道法课的命题理念以及实践。特别是,基于新课标下,教师应如何践行“素养立意”以及“无情境不成题”,获得与会教师的共鸣。
王凯敏老师指出,梁建鹏老师的讲座《中考道法命题理念与实践》从中考命题依据、命题原则和命题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分享,落实了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把思政学科育人落到了实处。给老师们指明了中考复习的方向。
专题讲座(四)
高同利老师与华博实验学校的地理老师深入交流研讨了“核心素养下2023年初中地理中考备考的策略”这一主题。重点疏理了学业水平考试有关政策、2022年广东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特点、情境创设特点、中考备考策略和自主命题技术探讨。交流内容深受老师们好评。
胥艳老师认为:高老师从整个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特点,最新动向做了深入的分析;凭借丰富的中考备考经验,对备考策略进行了详尽的经验分享,并认真解答了老师们在一线教学中所面临的诸多困惑。是一场非常精彩的讲座。
专题讲座(五)
潘振华老师分享了《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潘老师理论解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提出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创新策略,老师们收获良多。
张小燕老师认为该讲座基于学科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指向学生素养发展,对教学、教研非常有启发。接着张泰刚老师从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李观清老师、肖巧韵老师和陈少华老师则对如何开展过程性写作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华博实验学校的英语老师们都觉得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