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疫”境中的“莓”好时光——在“云”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020-07-08 10:54:06)

                   “疫”境中的“莓”好时光

                   ——在“云”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是科学活动中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幼儿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质疑、分析、创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科学知识,拓展科学经验,最终培养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的能力。《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园的种植园正是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的场所。

升入中班,孩子们拥有了一块“自留地”,通过集体讨论,决定种植草莓。教师网购了一批草莓苗,幼儿利用小班种植郁金香的经验播种下小苗,在照顾小草莓的过程中,蕴含了幼儿艰辛的劳动:日常养护——遭遇草莓苗枯死——接受专家指导——重新播种——养护、观察。学期结束时,草莓园已生机勃勃,幼儿期盼着能有所收获,却遭遇了漫长的疫情期。

课程原本是幼儿和教师一起进行的一段美妙旅程,特别是生成性课程,它以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为生长点,以幼儿为探究主体,以教师的观察为基础。那么全民抗击新冠病毒期间种植课程如何开展?实施过程将会面临哪些新问题、新挑战?都需要教师积极面对、冷静思考和深入探析。

“停课不停学”的教育理念下,为了了解班级幼儿的居家生活,教师进行了“云”家访,很多孩子关心自己播种的草莓、郁金香这些植物的长势,孩子们没有了实地探究,该如何继续班级的种植课程呢?在“云”家访的载体上,班级开展了“云”种植活动。

一、“云”观察——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1.“近”观现象,搭建家园共育的平台

   好奇心是推动幼儿学习的原动力。线上家访时,甜甜问:“不知道去年种的小草莓长出来了吗?好想看看呀!”基于幼儿的兴趣,教师做好自身防护,来到幼儿园种植地拍摄了许多草莓的照片,这些资源如何呈现在幼儿面前,就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功效。”疫情防控期间,家庭成为幼儿重要的生活场所,家长成为幼儿最亲密的专任教师,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主要通过亲子陪伴达成,这是一个密切家园合作,搭建家园共育网络平台的好机会。

三月初,教师把草莓生长状态发在家长群内,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观察,参与讨论:

讨论内容

初春的草莓是什么样的?

幼儿的观察

幼1:小草莓开出白色的花啦!

幼2:草莓的叶子有很多尖尖头。

幼3:草莓园的地又太干啦,小草莓需要补充很多水分。

幼4:那个黄色的好像一个小果子。

幼5:草莓的房子怎么没有了?

……

家长的观察

家1:草莓的花有的是五片花瓣,有的是六片花瓣,这是为什么?

家2:草莓的长势太好了,边上还有野荠菜。

家3:太好了,马上孩子们有草莓吃啦!

家4:有的叶子还“生锈”了,变成了深紫色。

……

教师小结

草莓苗已经长高了,有的已经开出了白色的小花,小花中间有黄黄的突出的花蕊,有的花瓣掉落后,黄色的花蕊更加凸出。有的叶子呈现出深紫色,大部分都是深绿色,叶边像锯子,称之为“锯齿状”,摸上去厚厚的,叶子反面还有许多小绒毛,椭圆形。

2.“近”看活动,提供适宜的居家亲子活动

   针对幼儿在观察图片、视频过程中提出的疑惑和关注点,有的家长随即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了解草莓的花瓣、叶子、果子等知识,与幼儿分享,幼儿还在此认知基础上绘制了草莓的生长过程,还利用教师发的照片进行写生活动。有的家长网购了一些关于植物的绘本故事:《奇妙的植物》《小种子的旅行》《我的名字叫捕蝇草》等,与孩子之间又多了一项亲子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了解植物的常识,也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家长们把居家讲的故事视频、制作好的绘本故事PPT等资源在微信群内分享,节约成本又安全便捷。

网络课程开发和实施要在充分了解家长需求和尊重家长意愿的情况下,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邀请家长参与课程内容开发和经验分享,构建一个互相协作、充满趣味、氛围较好的网络“家园共育实验园”。不给居家幼儿、家长增加负担,不引起负面情绪,逐步开展幼儿园网络课程活动。疫情期间其实是亲子密切互动的好机会,也是家长全面观察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水平的好契机,教师也应引导家长观察记录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的童言稚语和闪光点,用专业理念为家长提供帮助,指导家长儿童能接受的科学方式共同学习。因此,在种植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向家长们推荐了绘本故事《溜达鸡》,通过精彩有趣的故事告诉幼儿病毒肆虐时期在家可以做些什么。

3.“近”听想法,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好探索。在幼儿园,教师可以近距离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点,而幼儿居家时,教师只能通过家长拍摄的影像资料、视频聊天这些方式了解幼儿的“近况”。在一次视频家访时,婷婷提出:“我在家里也可以种小青菜,奶奶家的田里就有很多蔬菜呢。”甜甜说:“我自己家里也有草莓苗,它和幼儿园草莓一样开出了白色的花。”小吴说:“我在外婆家的龙虾地里抓小龙虾了呢!”随后,教师在家长群内分享了孩子们的看法,很多家长也提出,宅在家中可以让孩子们自己种点小植物,养些小动物,住在乡下随时随可以观察到蔬果、小动物的成长。幼儿还主动“晒”出自己播种的小植物:豌豆、黄豆、红豆、绿豆、番茄苗等,并把照顾小植物列入了居家一日生活计划中,偶尔还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原本担心幼儿不在教师的“眼皮底下”会失去主动探索大自然的机会,但是通过此次活动,发现这种疑虑是多余的。“走进”幼儿,聆听他们的想法就会知道,孩子们天生喜欢动手、动脑、动眼,享受发现的乐趣。家长与教师只有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科学经验,构建科学知识,多为幼儿收集信息、用心记录、分析行为。

二、“云”支持——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

“云”种植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更是需要思考适时提供支持、鼓励、帮助,促进幼儿主动地投入探究活动。于是,我们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自由体验。

1.自制美食,收获成长

四月初,教师分享了草莓成熟的照片,班级群里又展开了新的讨论:

讨论内容

成熟的草莓可以怎么处理呢?

怎么摘草莓?

怎么拿摘好的草莓?

幼儿的想法

幼1:可以先把草莓摘下来。

幼2:做成牛油果莓莓。

幼3:榨成草莓汁。

幼4:我要做成草莓双皮奶。

幼5:制作成草莓酱,放在冰箱里,开学的时候大家一起分享着吃掉。

幼6:还可以做成草莓冰糖葫芦。

幼7:我不喜欢吃草莓,我种草莓是给妹妹吃的。

……

幼1:把草莓的根夹住,一拉、啪,就掉下来了。

幼2:可以用剪刀剪。

幼3:用手轻轻地一拉就好了,我跟妈妈去摘过草莓的。

幼1:我和妈妈去幼儿园门口等待。

幼2:让妈妈去老师家里拿。

幼3:外面有病毒,我们都不可以出门,让送外卖的送到家里。

家长的想法

家1:最近在家练习制作雪媚娘,草莓馅的可以试试。

家2:在家就做过草莓冰糖葫芦,这次可以做点不一样的呢。

家3:我是制作草莓酱一把手!

家4:家长可以去幼儿园拿吗?

……

家1:摘的时候不要破坏草莓的蒂。可能还会有第二生长期。

家2:家长和孩子不能进幼儿园,老师可以现场直播摘草莓活动。

 

家1:我去幼儿园门口拿,老师可以送出来。

家2:老师帮忙放在小区安置快递的地方,我直接去那里拿。

教师小结

1. 疫情期间,只有教职员工可以入园;

2. 自主报名草莓加工活动,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并准备好工具;

3. 现场收获直播:教师按照小朋友们的办法摘好草莓,分好后,放在门卫处,家长戴好口罩至安全距离内取;

4. 草莓美食制作的过程、成果可以分享在班级群,形式随意。

幼儿美食分享形式:视频+照片+文字

幼儿

美食名称

制作过程

甜甜

草莓酸奶

清洗--切块--摆盘--倒入酸奶

开心

草莓冰糖葫芦

清洗--串草莓串--熬糖浆--放入草莓串裹一裹--冷却

小吴

草莓棒冰

清洗--切块--料理机打碎--加入白糖捣一捣--倒入模具--放冰箱冷冻

毛豆

草莓蛋糕

清洗--切块--蛋糕胚上摆上草莓粒--挤入奶油

晖晖

草莓酱

清洗--切块--与白糖一起倒入锅里熬一熬--捣一捣--倒入干燥的玻璃容器,并密封好放冰箱冷藏

   叶圣陶先生说:“要使儿童经常有求知识的动机,须要根据他们的本能、欲望和兴趣,想方法来引导他们的本能,顺应他们的欲望,扩充他们的兴趣。”虽然孩子们不能来幼儿园直接参与春季种植活动,但是有了网络平台依然可以让孩子动起手来,本着自主发展的理念、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想法的支持,带来了这次美食活动的成功。孩子们有了制作美食的经验,对于入园后开展角色游戏将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开设美食店、认识了多种厨房用具并学习使用、了解了食物的加工过程等。幼儿对“吃”总是充满着兴趣,制作美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更是会让他们兴奋不已,也有了让他们证明自我的机会,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体会了收获的快乐,又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奇妙。

    幼儿小吴在种植草莓时就曾提出,他收获草莓是给妹妹吃的,自己不喜欢吃,正是这种“兄妹之情”让种植成为了一种有温度的活动。所以,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还有情感和态度。

2.把握已知,探究未知

“疫”境中的“莓”好时光——在“云”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内在的探究动机,助推他们运用已有经验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猜测和判断。基于此,教师要抓住幼儿探究的未知点并对其进行解读,帮助幼儿获取科学经验。在一次线上讨论活动中,有几名幼儿提出图片中“长长的是什么?”更多的孩子都提出疑惑,鉴于幼儿对植物的了解有限,教师决定开展一次线上调查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调研。

“疫”境中的“莓”好时光——在“云”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调查内容

 

幼儿

亲爱的宝贝们,你们能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究一下吗?这“长长的”到底是什么呢?请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哦!

小史

小朋友想了一会儿,说:“这可能是树枝或者什么吧。”然后妈妈带着他一起上网查找可能的答案。根据描述搜索关键词,猜想这个应该是草莓的“走茎”,它来自于草莓的母株,就像草莓苗妈妈生的小草莓苗宝宝一样,而这个走茎就好像连接妈妈和宝宝之间的脐带。走茎在短时间内可以长到五六十厘米长,然后长出新的叶子。当走茎开始长出根以后,就可以将它固定在土壤里面继续蔓延生长,繁殖成为一株新的草莓苗咯。期待我们幼儿园的草莓队伍可以发展壮大,长出越来越多的草莓给更多的人分享哦~

勒勒

这个是给草莓输送营养的输液管吧,把根里的营养都输送到草莓里,这样每个草莓都能营养均衡啦!每个小朋友都能吃到红红的大草莓哦。

小吴

这个长长的好像吸管,伸到外面吸收太阳和雨水。上面还长的叶子好像兰花一样,它会长出新的根吗?

桐桐

这个长长的是它的根,长长的会长出其他的草莓,它们也会慢慢长大,然后又长出更多的草莓来。等草莓长大了我们可以做草莓双皮奶、草莓雪媚娘、草莓蛋糕、草莓蛋挞,这么多好吃的我的口水都掉出来了。草莓草莓快点长大吧!

婷婷

这个是小树枝吧。妈妈问:那它连着草莓有什么用呢?周羽婷:当然是给草莓提高养料啊,这样草莓才会长大。然后通过网络了解了走茎,她不懂什么叫母株,然后就告诉她好比就是草莓妈妈。

毛毛

妈妈,我觉得这个长长的茎好像草莓的胡子哦,草莓也会长胡子啊?这个胡子是不是会长出很多小草莓呢?那等草莓长大了我们可以采回来做草莓味的果酱,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吃,妈妈,你会不会做啊?我觉得味道肯定不错的。

……

……

   《指南》科学领域目标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中班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通过调研,幼儿的童言稚语跃然纸上,各自发表着意见,家长们负责聆听与记录。随后在成人的帮助下,幼儿知道了“长长的”到底是什么:这是草莓的匍匐茎,是一种沿地平方向生长的茎,会长出新的根部、芽、叶子、果实,这种茎又细又软,不能直立,沿地面生长。

原来,孩子们种下去的一棵草莓苗会长出更多的草莓苗,大家纷纷感慨,明年可能会吃到更多的草莓呢!还有家长提出:“会长出匍匐茎的不止草莓一种,还有其它植物。”班级群因此又“热闹”起来。幼儿、成人在这网络平台上了解到了更多,如果没有孩子们的种植需求,就不会有如此充满求知欲的群体,探究未知点,最终习得更多科学知识。

三、“云”评价,构建自主探究的模式

在种植活动中,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那么,疫情期间,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活动评价,提高线上活动的质量,帮助幼儿总结经验、提升探究能力呢?

1.紧抓关键问题,提炼有效评价

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总会有所发现,好奇好问正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需根据幼儿的表现,“云”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确定评价的侧重点,帮助幼儿梳理关键经验。如针对草莓的生长变化提出问题:“初春的草莓和冬季的草莓有什么不一样?”家长会帮助幼儿找到相关影像资料进行观察对比,从而发现不同点。最后教师提炼总结:冬季的草莓苗矮矮的,叶子小小的,初春的草莓开出白色的花,长高了,叶子也变大了。幼儿获得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都会发生变化”这一关键经验。

“疫”境中的“莓”好时光——在“云”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2.促进经验分享,注重家园互评

科学探究需要大量的时间、空间、材料来支持幼儿的活动,而同伴之间的合作探究、分享交流,能引导他们发现问题、验证猜想等,疫情期间所有的互动都是在线上进行(见思维导图):

这种互动模式的改变,使家长更有育儿成就感和参与互动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幼儿更能畅所欲言,不用拘束于集体面前而不敢发言。借此机会,也可以结合后续预设课程内容做一些前期铺垫,家长帮助幼儿收集资料、做网络调查等。

值得思考的是,“云”种植活动仅是疫情背景下网络课程的一种,可以看出,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围绕一定的主题和目标进行自主探索、游戏和学习。所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创新,提高幼儿园教师信息化素养,必将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支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