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年11月11日研修

(2020-11-24 08:36:52)

济源一中英语把关题研修笔记:如何高效组织早读?

2020年11月11日,济源一中英语教研室第5期把关题研讨如期举行。本期的研讨主题为组织高效早读,黄磊主任发布的导言如下:

@所有人我们本周三研修主题:早读。请大家提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你早读有具体的时间和内容安排吗?请举一个早读课例!2.你是如何提升学生早读效率的?3.你对早读任务的检测形式个时间安排是什么?你认为高效吗?4.你是如何处理早读瞌睡学生的?5.你在早读都在干什么?你为什么这么做?6.你还有哪些早读的困惑有待解决?请大家提前思考,列好提纲或发言稿!

伙伴们分享的内容都非常精彩。志强以问题为纲,整合大家的做法:2020年11月11日研修

一、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操作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7k8V8eNn1azWCsntgttUAT7ibibgTPiacBlauiaEDPSedX5MdaZBpvsTqPe4wGQeNPuF4vsmvPaGeVTf9tSPGfkSC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问题1:你早读有具体的时间和内容安排吗?请举一个早读课例!

张娜

  1. 早读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单词;二是学导知识点。

  2. 早读后十分钟提问(抽查或者默写)。

李苗

  1. 《学导》及单词,以基础知识为主。

  2. 三十分钟背诵,最后十分钟听写或者默写

2020年11月11日研修

李兵利

  1. 词汇背诵:分为两部分,复习和背诵新词。20分钟后检查重点关注对象,包括尖子生、基础薄弱同学、教师子女、容易瞌睡的同学,不会的适当惩罚。

  2. 单元知识点:上课再做相关的知识反馈练习。

  3. 套题文章再读:此时学生已经疲惫,读读语篇培养学生的语感。其中需要强化背诵提问的,可以小纸条或者上第一节幻灯片形式呈现强化一下,再出错题再练巩固。

郑晓科

  1. 早读布置具体内容,内容的最后一项是“自主学习”环节。

  2. 早读最后10分钟听写早读内容。

孔芳敏单词+作文/改错/《学导句子》+纠错本胡保杰

  1. 6:20--6:35 词汇记忆

  2. 6:35–6:50前一天课堂所讲复习

  3. 6:50–7:00复习笔记或者作文背诵

赵文杰

  1. 头天晚上提前布置任务,6点20到6点30分肯定复习上节早读内容,学生边背边自测。这个阶段非常有必要,要不然一上来就“啃”生硬的新东西会导致部分程度薄弱的学生丧失仅有的兴趣和信心。

  2. 6点30分到6点50为开疆拓土时段,复习带来的信心和快感会有效帮助学生冲击新知识。

  3. 6点50到7点一定是整理复习笔记时段,笔记记得再多没时间复习等于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且这个时段学生已经进入了疲惫期,强行激情效果真的好么?

  4. 第二天的饭后小早读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巩固检测昨天的早读任务。

  5. 早读不提问,上课的前十分钟左右集中提问。


 

问题2:你是如何提升学生早读效率的?

高瑞英

  1. 有背必有查,有错必反复,一遍压一遍才能扎实。

  2. 孩子们需要激励也需要惩戒措施。老师严肃认真对待奖励和惩戒,且长期坚持,学生才会更重视,这样才会有效果。

  3. 早读边背边查,警醒学生,同时了解背诵中的难点和易错点,课堂提写更高效。

李苗:期间随机口头提问增强学生紧张程度。李兵利:早读背诵内容较多,不能都放到课堂上提问,提问内容过多,也突出不了重点,我认为分散开来,以不同形式检测会更有效率。郑晓科:6:20-6:40学校要检查激情早读,就让学生站着读,这样也能提高早读效率。孔芳敏

  1. 最后10分钟默写早读内容一部分,上课提问或默写一部分;凡背必落实;惩罚的力度要能起到作用。

  2. 6:30-6:50之间随机提问。

  3. 整体状态不好时就全班起立。

胡保杰

  1. 走动提问;

  2. 中间发现学生状态不佳时,会让他们暂停、并对同桌微笑,然后起立伸展腰身。

赵文杰

  1. 通过提问,广撒网,细捞鱼。10分钟时间大面积提问,然后再精细提问重点边缘生,逢犹豫或不会必须有适当的“奖励”机制。

  2.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听写本和错题本,并善于去记忆每名学生错误的知识点,并在实战讲题时反复提问,刷新印象。2020年11月11日研修

    问题3. 你对早读任务的检测形式个时间安排是什么?你认为高效吗?

    张娜:可以把早读内容以小页子的形式发给学生,并且把最后的检测内容打印出来发给学生直接写,然后收交。李苗:收听写本批改,记录错误量,对表现好的全对的,或者连续几次表现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对于做的不好的甚至连续表现不好的进行适当批评惩罚。孔芳敏

    1. 默写+提问;

    2. 扩大提问面,提问一半以上;

    3. 下一步可以培养课代表,在自己不在班时也能随时提问。2020年11月11日研修

      问题4. 你是如何处理早读瞌睡学生的?

      张娜:瞌睡的学生站起来。孔芳敏:叫起来背,十分钟后提问。李苗:提醒、叫起,并强制要求上交书面形式的任务。


      问题5. 你在早读都在干什么?你为什么这么做?

      郑晓科:早读时,我也阅读英语材料和新闻。孔芳敏:在班里来回转,随时提问,督促学生;不会的站起来背。


      问题6. 你还有哪些早读的困惑有待解决?

      李苗:模式和内容太过固定,学生容易厌烦。李兵利:两个班级穿插提问,难以把控全局,不免出现一些偷懒的人。胡保杰:对于早读任务落实不够扎实,准备下阶段改变:提前做好检测小纸条,把要检测的内容打印纸上发给学生写代替口头提问,然后收上来,对于学生写出来的效果做出相应反应,该表扬表扬,该批评批评。2020年11月11日研修

      二、同一个问题,共同的操作

      问题1:你早读有具体的时间和内容安排吗?请举一个早读课例!

      1. 内容:词汇、单元知识点、填空改错、课堂笔记、错题本、作文、套题文章;

      2. 环节:

        1. 结构为链形:旧知新知自学回扣;

        2. 节奏为幂形:缓蓄势高冲刺低落实。

      问题2:你是如何提升学生早读效率的?

      1. 调整:学生状态不好时,或提、或站、或温情,全依个人风格而定;

      2. 激活:花式提问,增加不确定性,让学生不敢懈怠——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就是教室里的鲶鱼

      3. 奖惩:把住“结果”这个命脉,就可以反向强化过程;

      4. 在现场:督促过程中收集重难点,检查过程中针对性提问,为保证效果分散提问、转换形式提问——这都表示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在机械地执行流程,而是用心在思考,师生同在,上下同欲

      问题3. 你对早读任务的检测形式个时间安排是什么?你认为高效吗?

      1. 都有反馈:检测形式有口头提问、书面听写、活页检测等;

      2. 都有奖惩:奖惩形式有口头评价、榜单排名、罚站罚抄、小棍惩戒等;

      3. 都想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提问学生,同时兼顾重点对象。

      问题4. 你是如何处理早读瞌睡学生的?

      这个没跑,零容忍——罚站是必须的,后续看个人风格。

      问题5. 你在早读都在干什么?你为什么这么做?

      基本上分为两派:女同志倾向督促学生强化过程,男同志倾向自我修复或自我提升。从效果上看,两派看不出孰优孰劣——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取决于某个环节。

      问题6. 你还有哪些早读的困惑有待解决?

      大家在早读课堂中共同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点,如何通过恰当的设计:

      1. 让学生在过程上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其早读效率;

      2. 用小而准的动作在结果上加强落实,帮助学生把早读的知识落袋为安。

      三、志强心得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7k8V8eNn1azWCsntgttUAT7ibibgTPiacBlauiaEDPSedX5MdaZBpvsTqPe4wGQeNPuF4vsmvPaGeVTf9tSPGfkSC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听完后极为震撼,以前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教学上的薄弱环节是缺少回扣,但也非常自负地认为自己“稍沾即走、疯狂滚动、重在养意”的词汇策略是行得通的。其时,内心也清楚自己这套模式有些吃亏——前期厚积阶段不出成绩,到高三甚至高三后半段才会见效果,不但容易打击学生的士气,还会让自己也时常动摇。因此,虽然知道加强回扣绝对会立竿见影地提高成绩,但又有些赌气似的(也不知道跟谁) 死不回头,有点像输急眼了赌徒押上了全部家当,妄图毕其功于一役。从潜意识里想要证明点什么,但具体要证明什么,自己又说不上来。如今听到伙伴们大都重视落实,不由得扪心自问:我自认为优秀的教学模式,真的就和回扣不兼容吗?如果不是,我到底在较什么真呢?2020年11月11日研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