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李旭曦)
(2019-12-21 10:01:39)分类: 研究案例 |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实验幼儿园
在科学区域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师幼儿互动,在观摩了几个活动后我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1)建立科学和谐的师幼关系是优化师幼互动的前提
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幼儿,真正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达到师生间的“视界融合”。 如在《小小警察》半日活动中,丫丫抱着一个又一个“孩子”在睡眠室和走廊上急速地来回跑,伟伟开着摩托车在活动室周围甚至角落到处“乱窜”。 我当时有些迷糊、吃惊,甚至有些生气地问丫丫:“你在跑什么? ”丫丫上气不接下气地边跑边答:“救火呢,老师快来帮忙吧! ”伟伟见我在问丫丫,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在帮陈阿姨抓偷手机的小偷。 ”我听后便赶紧“乖乖”地加入了他们的“工作”中……在这个看似不守纪律和游戏规则的情境中,我读懂了孩子的行为:丫丫是在解救火灾人员,伟伟是在破案。从这个案例中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多关注一下孩子们那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甚至违规的表现,并去考察一下他们行为的理由,并及时地给予帮助。从而让他们体验到人们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对话、沟通、理解,建立和谐、平等、相互信赖的师幼关系,促进他们与教师、同伴的正常交往,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2)教师要用开放的心态对待所有幼儿,这是促进师幼有效互动的基础
记得有一次在中班听课,教师要求幼儿画《我喜欢的玩具》。一个幼儿选择了大家最不喜欢的黑色和灰色作为主色调,用灰色在图画纸中间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粗粗的长线,又用灰色在左上角画了一个太阳,用黑色画了一个圆圆的东西在长线的左端,长线周围画满了许多竖线横线交叉的东西,像是栅栏。当教师请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时,我看见他没有开口,教师也没有请到他。我便蹲下身来:“小朋友,你画的什么能告诉我吗?”他显得有些胆怯:“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一条蛇,它会咬人的,所以要把它关起来,天黑了,蛇就要钻进洞里去睡觉。 ”幼儿指着画面认真地讲述着。试想,如果老师一看见幼儿画面就否定他画得太糟了,不去听他讲述,匆忙地把幼儿的作品收起来,甚至训斥几句:你画的什么嘛,乱七八糟的,难看死了。那会给幼儿一种什么感受?我听孩子讲述后,知道他把玩具与实物蛇混为一体了,我问他:“你爸爸给你买了一条玩具蛇,是吗?”他点点头。当孩子在探索中出现问题时,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更由于慑于教师的权威,幼儿很少能够借助语言把自己真实的想法直接表述给老师。这时更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尽可能弄明白孩子行为的意义与理由,不要一味地指责、批评,而要和他们共同协商,引导他们发现、解决问题,耐心等待孩子形成想法,并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自主表现、大胆创新的机会,从而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想做、敢做、乐意做。
科学区域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不仅促进幼儿的发展,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智慧的过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有智慧的教师,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下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