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浏书法作品选||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标签:
365中和圆融书画院文化 |

杨文刘艺术简历
近年作品被推选参加中国书协“理想与现状”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暨乌海论坛、“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暨绍兴论坛,获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展、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首届中国普洱茶乡全国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全国首届行书展提名奖;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篆书展等20余次。














杨文浏书法名家辑评
======================
王学岭(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秘书长)
善作妙笔,出观者意料而写自家情怀。反常之常,是书法中趣味。有趣有味,则自家面貌清新不俗,有出有入,则古人风神点滴可见。文浏弟书法,清新如春,扑面爽爽,虽无水天壮阔,亦是窗蟾圃韭之隽情,人过目而犹念念。
二王书迹,于尺牍方寸,写三千古今,自然是意趣之极作。吾等学书人,问而思之,当以珍、真、臻为阶梯。短长不较,起落无惊,一如春风,便可入繁华、臻妙境。文浏弟书已具气象,若再少思索多奋飞,真中再向真,干净爽利,约应有不同。行笔之力,在学养之基。道得五车,书得一墨,乃是有“法”之筆墨。舍其婉转,书其清洁,方为“适我”之精神。“望之惟逸,发之惟静”(传《记白云先生书诀》),静生万千,奔发由內而趋新求洁,是为真繁华。相信文浏弟陶然王书,历久弥新,更入大观。
====================================
陈新亚(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
文浏君之书始于作文。上世纪末期我编辑的几个书法报栏目,有几位非常默契的撰稿人,文浏其一也。从读其初试作文,至频发其文,不过三四年时间,其进步日新月异。又数年,便见其书作较前数年益见进境,以韵味胜,而小草极佳妙洒脱,自信而清逸过人。大益我手眼也。
我尝与同道建议,欲学书先读书,且无妨先学写书法之文。盖边作文边读书,其解则甚,其用则活;边作文边习书,观世观人观物观我,见益多识益广,则思过半矣。文浏君持此例也。可为学书者之一式云。
==========================================
苗培红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文浏君是写帖一路的。对于帖,我以为最忌讳把字写弱、写软,一旦这样必然会走向低俗。正如有些人写二王、写兰亭,写了半辈子还是俗气、不耐看,其原因就是笔力弱、笔画软,没有把王字中那些精到、精微、精彩的用笔取之为己有。但文浏君作行书、行草书,用笔干净利落,挺拔劲建,刚柔相济。可以说,他从二王书库中取走了一件宝物。
书法把字写平正较易,写险绝很难,再从险绝到平正就更难。愚认为这是孙过庭总结书法发展的三步曲,也是由法到意的突破,“复归平正”无疑是书法艺术的至高境界。文浏君的作品透露出平和简静之气,参差变化且有妙合自然的情趣;又有平中寓奇,奇中寓平的理趣。可以看出文浏君正向着书法的至高境界攀登。
=====================================
安徽书坛70后二十家王亚洲推介词:
笔法的灵动和多姿是书法家的根本,文浏于此令人刮目相看,无论是其行草或篆隶,抑或楷书,其心灵的悸动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其艺术状态恰如其诚挚的微笑,亲和而本真,这是其“资本”。易于接纳的“守”是必须的,再挖掘一下“野逸”的一面或更灿烂。
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提名安徽省十大青年书法家 提名理由:
杨文浏最早以理论文章名闻书坛,近年又因揽获“兰亭七子”称号以及多个国家级大展的最高奖而深受同道关注。他的行草立基于“二王”,流畅挺健,势巧形密,让人仿佛置身天清日丽、水流花开的妙境。他的金文书法如散圣入林、解衣磐礴,彰显了生命的激情与本真。杨文浏不但能够在这两种境界中来去自由,更以立意巧思和学问文章之气发于笔墨之间,其未来走向令人期待。
===========================================
周德聪(湖北省书协副主席、三峡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一个书家,能在一种书体上有所创造已属不易,而要兼擅五体,非极高天赋与非凡努力不可。文浏对线条结字与空间布白的敏感,成就了他汉字书写艺术化的根本转变。他沉潜传统,广涉博取,为他形成个性化书法语言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厚古不薄今,既与古为徒,又以今为鉴,在古今融通的取法与借鉴上悠然心会,独具只眼,故师古不泥古,取今不随流。从而形成了文浏书法的碑帖兼容,质妍并重,古朴清新,鲜活生动的艺术特色。
=====================================================
方建光(第一届书法“兰亭奖”、中国书法院奖 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