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和圆融书画院
中和圆融书画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40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2021-01-30 07:33:06)
标签:

365

中和圆融书画院

文化


《总把新桃换旧符》 

/罗杨

 

  每逢新春将临之际,中国人家家户户都会贴上红红火火的春联。这即是一项传承了千年的民间习俗,也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社会风尚。

 

    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国独有的春节传统文化形式,堪称国粹。其格律的严谨、寓意的深邃、形式的优美,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表达出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折射出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体现出中国人对国泰民安、家庭团圆的企盼。

 

    春联,起源于桃符,始于五代,盛于明清。早在秦汉以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就有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而春联的出现是在桃符的基础上慢慢演变发展起来的。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让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迄今为止我们知道的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楹联的灵魂与精髓就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因此,对春联的规范要求包括: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此外,上联要以仄声字为结尾,下联以平声字为结尾;而要避忌的则是所谓的“合掌”,即语义重复,浪费笔墨,以及不规则重字、尾三平等。当然,春联是文人文学,也是民间文学,是雅文学,也是俗文学。因此,形式虽然重要,但并非最重要,更重要的是春联之上所附着的内容与内涵,那才是中国春联的精神与灵魂。

 

    对联是汉字语言文学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如果没有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书法艺术宝库中的蕴藏也就不会如此丰彩多姿。对联与书法是独特的两朵民族之花,是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艺术瑰宝。

 

    “诗家清景在新春”,广大楹联作者,以及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朋友们,在鼠年已去牛年到来之际,拿起你手中笔,“新吟便是有声画”,写出深受人民喜爱的当代经典春联来。相信最美的春联,必然是“我手写我心”的春联。自己的书法、自选或自拟的春联内容,更能折射出自身文化的内涵,也更能在小小的春联形式中,体现出个人或家庭独具魅力的精神向往与价值追求。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希望有更多楹联艺术家、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们,写出具有当代墨香气息、创新功力和当代精神的春联书法来作品来,让春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连接古今、沟通民众的文化与心灵的桥梁,让春联成为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的美丽使者。

 

罗杨: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特约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文联第八、九届主席团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直分会副会长、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陶鸿楹联作品欣赏: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陶鸿书法艺术简介

陶鸿,字云鹤,号沐云斋主人。又名书写者,陶沐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大河艺术家,信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人大书画院固始分院执行院长兼秘书长,天福河南书画院院长,被中国书法家论坛授予“国展精英”、书法艺术网论坛授予“书坛精英”称号。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在国内专业高端赛事上多次获奖入展


获奖情况:

纪念彭雪枫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书法(唯一)一等奖;

“醉翁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

 “华鹏飞杯”中国电视书法大赛成人组二等奖;

中国书协培训中心2006年教学成果展二等奖;

第五届颜真卿故里全国书法大展二等奖;

第六届“银河杯”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青年组二等奖;

纪念许世友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邀请赛金奖;

纪念杨守敬国际书法大展优秀奖;

第五届“中国汝官瓷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

“东方杯”河南省青少年书法大奖赛青年组二等奖;

河南省公务员书法大赛金奖。


展览情况

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第二届全国草书艺术大展;

第三届全国草书艺术大展;

第四届全国草书艺术大展;

第六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长江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作品展;

“冼夫人奖”全国书法篆刻展;

首届公务员全国书法篆刻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

纪念老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

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全国书法篆刻展;

鹿中原--第五届全国书法名家提名展;

书法传奇--全国知名书法家致敬经典网络展;

际会兰亭--首届全国书画篆刻名家提名展;

河南省青年书法篆刻百家精品展;

—浙青年书法篆刻30家作品联展;

走进商城全国百名获奖书法家邀请展;

陶令遗风全国百名获奖书法家提名展;

纪念姚华萼全国百名获奖书法家提名展;

红色富平全国百名获奖书法家提名展;

美丽汕尾全国百名获奖书法家提名展;

茶禅一味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出版:《陶鸿书法艺术》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牛转乾坤春联书法展--------陶鸿(篇)||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院


========================


沃沃尘埃  灼灼其华

——青年书法家陶鸿之我见

文/雨生

 

去岁我曾为陶鸿兄刻过几枚印。治“沐云斋”一印的时候我在想,这个“沐云”用的好,比起“凌云”的霸气则更为温婉与谦和,一如陶兄素来谦谦君子,朴实大方的为人。

陶鸿在书艺上走的是正大气象之路。中国书法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宏大背景下,随着中国书协展览机制的几十年成熟运作,全国书坛涌现出诸多书艺精英,陶鸿便是其一。作为“中国书法之乡·河南固始”书家阵容中的一员国展骁将,其人其书往往是大家谈论“固始现象”或者“中原书风”时不可或缺的话题。

可以看出陶鸿走的同样是“二王”帖系一路,毋庸置疑,这是魏晋以降历代书家纷至沓来的大道正途。在承袭“二王”书风者胜似过江之鲫的人潮中,如何能游离其外,不被时风的洪流裹挟吞没而能自寻生天,很显然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自省的智慧,更重要的还需有浴火涅槃的胆略。

国展机制对推动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的确是功不可没,然而由此衍生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引起学界关切,譬如为入展而创作,迎合评委口味,跟风书写潮流等等,这些导致书艺生态千人一面的现象同时也是对书法艺术本身构成了最大的伤害。很多作者沉湎于现状,安享于既有的成绩与荣誉,不曾不愿甚至也不敢去思变。显然陶鸿是意识到了这种“温水煮青蛙”的危险,从近几年其所呈现的书作风貌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他守正出新的端倪。

行草书的研习一直是陶鸿做的主要功课。在其诸多精彩的行草书作品中我尝留心一个现象,也即他对许多件相同内容,甚至相同形式的作品的处理手法,譬如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咏梅》以及三国开篇词等,从诸多番比较式的品读中,仿佛可以看出他是在大量的重复的技术性训练中不断协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通过节奏与空间关系张弛有度的契合,其视觉层面上并未有刻意的处置,而隐于篇幅之内却透着一股稳稳的力量,这种驾驭自如的把握,正所谓“静水流深,沧笙踏歌”。

从用笔上来看,我认为陶鸿也有了些许调整。其书一直深得晋人意韵,尤承松雪风神,时见清逸雅宜之风流露于笔端。或许是董香光评赵字“因熟而俗”警醒了他,从陶鸿近两年的作品来看,似乎多了几分生拙与奇崛。这种变化直观地体现在方圆兼施的用笔上,随着用笔的多样变化,线质也随之更为丰富起来。时或沉着痛快,时或静穆谨严,时或纵横驰骋,时或自适怡然,昔日不多的圆熟甜媚也随之了无踪影,犹记得张旭光先生多次强调“有方有圆字才能有精神”,此言论也。

庚子腊八,陶鸿在视频号上发了个隶书小品,“腊八粥”三个字,笔厚墨实,神完气足,让我吃了一小惊。常见他的隶书多得益于《石门颂》,飘逸放旷,不拘陈法,而“腊八粥”三字似见《张迁碑》和《鲜于璜》的影子,其手感好、笔性佳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既能写雅宜清逸的褚字,又能作雍容峻严大楷,出入诸体,游刃有余。我想这大约便是陶鸿兄沉潜书艺有年的必然结果:通会之际,心手合一。

刘熙载的《书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而人也各有所异,有人将高志凌于青云,有人托素心低于尘埃。比如陶鸿,媒体称之为“书坛精英”,朋友们誉其为“国展高手”,他却以“书写者”自居,此正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犹记得张爱玲有着这样的一句:“低到了尘埃里,可心里又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愿以此语共勉于陶鸿兄。我一直坚信:只因低在尘埃里,必将开出灿烂的花。

(本文作者:郑永兵,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宝安书社副社长,深圳市青年书协副主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