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社团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2019-07-09 10:14:23)分类: 美术工作室--郝双 |
浅谈美术社团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论文摘要】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是整个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美术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在小学开展较为有效的美术课外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小学学生美术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的较为理想的美术教育目标。在长期的社团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得出了一系列适合小学美术社团活动的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社团活动;美术课外教育;组织和管理教学;素质教育
一、利用社团活动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渴望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学生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经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逐渐形成的。当学生们获得自己知识结构中所没有的新奇信息和产生不和谐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要弄清楚的认识动机和行为,而新知识的获得与不和谐的消除,会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体验,从而达到促使学生继续学习以求进一步满足的愿望。
激发兴趣是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爱因斯坦曾有言:“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力、成才的起点。而美术社团的优势就是和平时学生们上课的内容不同,很新奇、很快乐。学生们通过社团活动的学习可以学习到很多上课没有听过的事物、没有见过的事物,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而美术社团和其他学科不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还包括:除了看、听、想、说的学习方式以外,还可以动手画,动手做。相比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美术社团活动是能较快看见学习成果的学科。
二、 创设新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使我们所以教育工作者的愿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一个好的环境。
1、激发情感,鼓励创新
葫芦文化是我校社团活动的重中之重,葫芦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起着重要作用,并能很好的为学生学习其它美术类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自身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新精神,方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使其得到发展。
2、鼓励学生,材料上进行创新
为了改变传统葫芦教学中葫芦绘画单调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我用“思考-实践-玩乐-欣赏”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教学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思维,引导学生互助、共同进步,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通过进行了“葫芦”课程的实践。经过实践和学生获得的收获来看,学生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培养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敢于创新
在社团活动中,葫芦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欣赏不但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学生在欣赏葫芦作品时,不是被动的接受作品,而是表现出对美的主动发现、追寻和创造。这就是欣赏课的最后阶段,即“培养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敢于创新”。
在葫芦社团活动中,还需要大量运用网络来为我们服务,网络美术教学与社团活动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5。
《在网络环境下中学美术教学评价的思考与实验》,广州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邓子平,电子文本,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