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与标准(下)(李德伟)

标签:
365健康教育时评时尚 |
分类: 新经济 |
元宇宙被称为是未来20年的下一代互联网,是人类未来的数字化生存。据彭博资讯预测,到2024年,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美元;普华永道预测,到2030年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截至2021年11月上旬,全国共有663家元宇宙相关企业。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境内已有超1.2万枚名称中含“元宇宙”的商标申请,名称含“Meta”“METAVERSE”的商标申请量也分别有1700余枚、1000余枚。元宇宙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其融合与现实世界平行且密切相关的虚拟世界,具有多技术,社会性,超时空性,多种新技术和框架。
元宇宙背后的价值是其炙手可热的重要因素,而作为当下多种技术的综合体,元宇宙的内容生产依托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存储和认证机制运用了区块链技术,数据处理运用了人工智能、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网络环境的构建依托了5G技术,虚实交互与联通则运用了人体感知、3D渲染、拓展现实、脑机接口、可穿戴、机器人技术等。这些技术目前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面对刚刚兴起的元宇宙技术浪潮,身份共享、支付系统、应用兼容性、内容互操作性、用户隐私控制、广告监管、沉迷控制等跨行业标准与规则问题随之裹挟而至。数字时代,创造触手可及的消费场景,让元宇宙概念真正落地,打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全新产业链条,需要政府和企业联手推动,在游戏、社交、办公、教育、医疗、工业、公共事务等消费场景中实现梯次变革,探索元宇宙赋能产业的最佳模式。努力打造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引擎,助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个与现实紧密相连、具有多维性的虚拟世界,元宇宙需要建立标准。元宇宙的兼容性和标准化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不同公司创建的元宇宙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元宇宙与现实世界的兼容性(包括货币兼容性和流通问题,以及法律纠纷的处理)。2008年初,IBM向美国专利局递交了《System and method for group control in a metaverse application》专利申请,2015年拿到授权US8990707,成为全球第一个专利标题中提到Metaverse的授权专利。该专利的PCT申请2009年初同时进入日本和中国,2015年拿到日本专利授权,但其中国申请《虚拟实境应用程序中群控制的系统和方法》(CN101482900A)一直未授权。
2008年10月至2011年3月,由飞利浦和以色列智库MetaverseLabs发起的欧盟ITEA项目Metaverse1成功运行。该项目的成果之一是ISO/IEC 23005系列标准,旨在真实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定义标准接口,以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连接、信息交换和互用。 2011年,ISO/IEC 23005-1(Media context and control — Part 1: Architecture)第一版发布,是第一个在标准文本中提到Metaverse的国际标准。2020年,ISO/IEC 23005-1第四版发布。
2019年,IEEE标准协会发起P2888项目(Interfacing Cyber and Physical World),迈出了开发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构建同步元宇宙的标准体系的第一步。作为ISO/IEC 23005系列标准的补充,IEEE 2888包括四个部分:传感器接口(Specification of Sensor Interface for Cyber and Physical World)、执行器接口(Standard for Actuator Interface for Cyber and Physical World)、数字化同步(Orchestration of Digital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Cyber and Physical World)和六自由度虚拟现实灾害响应训练系统架构。前三部分旨在为数字孪生空间或元宇宙提供通用技术,第四个标准是特定领域的应用。
IEEE 2888系列标准架构(来源:IEEE SA)
各国发展层面。2021年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关于虚拟空间行业未来可能性与课题的调查报告》,将元宇宙定义为“在一个特定的虚拟空间内,各领域的生产者向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和内容”。并试图在全球虚拟空间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韩国技术与标准办公室正在努力成为元宇宙的世界技术领导者。2021年,韩国成立全国元宇宙联盟,目标是建立统一的全国VR和AR 平台。美国在硬件与操作系统、后端基建、底层架构三个板块内优势明显,同时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应用层面来看,美国企业已经在面向C端消费者的娱乐场景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工业设计等给B端赋能的场景上也走在世界的前列。
当Beamable公司创始人Jon Radoff提出元宇宙的七层架构:基础设施、人机交互、去中心化、空间计算、创作者经济、发现和体验。可以看到元宇宙是个比数字孪生更庞大、更复杂的体系。如果数字孪生还算是个复杂技术体系的话,元宇宙从一开始就是个复杂的技术-社会体系。两者有不同的技术发展和演化路径。数字孪生是起源于复杂产品研制的工业化,正在向城市化和全球化领域迈进;而元宇宙起源于构建人与人关系的游戏娱乐产业,正在从全球化向城市化和工业化迈进。
元宇宙和数字孪生不同的技术演化路径
元宇宙是直接面向人的,而数字孪生是首先面向物的。 虽然Metaverse这个词比Digital twin的概念原型的出现早了十年,但数字孪生技术体系的成熟度和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展远高于或快于元宇宙。数字孪生技术在经历了技术准备期、概念产生期和应用探索期后,正在进入大浪淘沙的领先应用期,即高德纳技术炒作曲线的谷底期;而元宇宙还处于技术准备期和概念产生期的早期阶段,即高德纳技术炒作曲线左边爬坡段的起点,还有至少二三十年漫长的技术研发、标准体系、道德和法律监管、乃至大国博弈等漫长的道路要走。数字孪生是元宇宙落地的核心技术。有专家说,我们认为数字孪生会是元宇宙落地城市、落地产业的核心技术,是下一个数字时代的操作系统。
元宇宙和数字孪生技术成熟度对比
区块链技术是支撑经济系统最重要的技术,包括非同质代币(NFT)、去中心化金融(DeFi)、公链速率、智能合约、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社交体系、去中心化交易所、分布式存储等。由于不同区块链有各自的 NFT 标准,在以太坊上,常见的 NFT 标准有 ERC 721 、ERC 1155 和 ERC 998 协议,WAX 区块链上,常见的是 SimpleAssets 和 AtomicAssets 协议。NFT数字艺术品市场在2021年呈现爆炸性增长得益于这些标准,拥抱NFT热潮,湖南搜云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一体化数字艺术品 IDA(Integrated Digital Art)总体解决方案。2021年7月30日,由中华老字号荣宝斋制作的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国画大师的一体化数字艺术品上线开辟新局面。任何东西都没有艺术品增值快,收画的利润有上千万倍。就拿齐白石讲,二零零几年的时候才两万块钱一尺。现在卖多少钱了?几百万一尺了。
NFT数字艺术品产业链包括四层:基础设施层、项目创作层、交易流通层和衍生应用层。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底层区块链(公链、侧链、开发工具、代币标准和虚拟支付钱包等)和网络存储,这一层捕获价值基于 NFT 的铸造,比如底层区块链捕获了铸造产生的 Gas Fee,NFT 数量越多,这一层捕获价值越大。底层协议标准是NFT铸造过程中需要依托的底层逻辑和共识,如ERC20、ERC721、ERC1155等底层协议标准。开发工具用来帮助区块链应用程序的开发。网络储存是区块链上信息的存储系统,以IPFS分布式文件储存系统为主要代表。钱包是管理私钥的工具,里面只有密匙而没有资产类货币,如 Tokenall、Blockchain等。
项目创作层和交易流通层指的是 UGC、PGC开发平台,包括NFT艺术品、NFT游戏、虚拟世界、数字艺术平台和综合交易平台等,例如,Decentraland 一个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虚拟现实平台,用户能在虚拟世界中创造、探索和交易;中国的幻核是腾讯旗下的数字艺术品交易软件,腾讯致力于在合规框架下uodi数字收藏品业务;还有NFT艺术品系列Cryptopunks,是以太坊上NFT最早例子之一。OpenSea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综合NFT交易平台,用户可以铸造、展示、 交易、拍卖NFT。衍生应用层包括展览平台和NFT与各行业的结合应用。
NFT数字艺术品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1.流动性匮乏,价格门槛高,缺乏相对公平和科学的定价机制;2.应用的安全性。区块链下存储的不确定性,NFT 丢失事件时有发生;3.是应用领域小众,距离大规模应用还需要长期积累和沉淀,目前NFT应用场景仍局限于数字艺术、收藏品以及游戏等;4.市场规则不完善,NFT市场规则完善速度明显落后于当前的发展速度。急需要标准来规范。
当前元宇宙产品的设计呈现出趋同的“MADE”结构,包括形象、体验、开发、交易四个部分。短期内,更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UGC内容创作是推动元宇宙娱乐、游戏、社交场景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在语音、视觉、计算方面的技术与UGC创作进一步结合,将发展成更高效、丰富的内容创作系统。现有数字技术强调数字孪生,将物理世界数字化,转换到虚拟世界。而未来虚拟世界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逐渐向虚拟原生发展,将不局限于对现实世界的动态复刻。元宇宙需要借助大量的软件和技术协同,包括算法平台、渲染和3D建模软件、以及应用层面的操作系统等软件。同时,应用端也缺少行业标准和统一规范的接口,导致大量数字技术在落地过程中需要复杂的定制程序,以解决不同行业、用户的需求,元宇宙的核心应用产业需要协同优化。
防治内卷,需要落实责任主体,出台元宇宙总体标准、平台标准、数据标准、技术标准,为治理提供法治保障。标准先行,生态发力。元宇宙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实现超大规模连接,这就需要配套一系列关于数据、接口、平台、代码等方面的标准和协议,以此来推动实现元宇宙不同生态系统的大连接。需要鼓励企业、科研单位加快标准研制工作,通过先行构建标准规范,积极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标准先行接轨国际。要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标准落地实施。围绕产业发展趋势,助力构建国内产业生态,推动元宇宙产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国家网信办就《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提到,深度合成技术是指利用以深度学习、虚拟现实为代表的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的技术。25条覆盖性强。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归口的团体标准《元宇宙术语与传播规范》(T-ZDMIA 3-2021)正式发布,成为我国元宇宙领域内的第一个技术性标准。腾讯和复旦大学发布了《2021-2022元宇宙报告》元宇宙报告,报告提出了“元宇宙率”这一概念,用多个核心维度来衡量元宇宙技术营造的“远程在场感”,包括计算力、响应力、逼真性、沉浸性、互动性、用户自主性、数字财产保护、数字货币支付等。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牵头申报编制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元宇宙身份认证体系》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元宇宙支付清算体系》团体标准。奥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成为“智能音视频软硬件细分领域领跑者”,参编了《支持语音和视觉交互的虚拟数字人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企业怎么参与元宇宙的打造?上海有是一家专注于高精度原生3D数字资产、云架构与AI的科技公司万生华态,该公司已经拥有亚洲最大、全球第三大的原生3D数字资产库。联合创始人陈闽睿指出将充分发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人才、地理、市场资源和政策优势,建设未来元宇宙生态。先打造世界最大的3D数字资产库,将数字资产的工业和AI标准精准融入各个工业软件体,赋能工业软件体跨行链接生态;再通过承上启下的数字标准,进入元宇宙半开源和去中心化应用的新场景市场,渗透标准;进一步通过数字标准最通用的云服务,数字资产库,融合进下一代AI芯片的云终端架构,给全行业的工业软件使用者全新的开发环境和生态,让全球开发者生态围绕云环境和AI数字资产打造全新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方法;最后打造基于数字资产应用标准的全覆盖驱动专利和SaaS服务,让SaaS服务成为元宇宙生态商业模式的运转刚需,从而使元宇宙的生态和经济形成自循环。需要依靠标准引领。
也许有人说我们是小型创新型公司。怎么办?就像我们现在有W3C这个标准下的不同网络协议一样,在元宇宙中大家也要遵循共同的标准和协议来创建内容,它需要支持人们的化身和数字道具,在不同的体验场景中无缝传送。小公司不需要像Meta这类公司用颠覆式创新考虑问题。你也许是产品创新型公司,也是用户导向型公司,不需要在技术创新上孤注一掷地做,更多是看用户需要什么来推进技术革新。产品升级至关重要,是一个逐渐迭代的过程,希望尽可能比同行迭代得快一点、眼光再前瞻一点,来让用户保持新鲜感。更需要微创新或新颖性创新模式,并用标准来固化,成为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创新的时候更多地兼顾到整个商业利益的变现。
上海政协常委游闽键认为上海集聚了全国约50%的5G人才、40%的芯片人才及30%的AI人才,在元宇宙赛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元宇宙相关头部企业,一流科研院校,成立上海市元宇宙跨界创新联盟,加强政企、校企协作,发挥联盟成员技术、市场优势,聚合一张“产业生态网”“能量传导网”,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上海标准的元宇宙规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