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课题1、2有感
(2021-02-26 17:33:2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理论学习园地 |
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课题1、2有感
安徽省桐城市龙眠小学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正如张奠宙教授在本书的序中所言“虽然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不大,但它背后所依靠的道理并不小”,通过阅读课题1、2,有以下浅显认识:
一、小学数学要与时俱进
课题1“度量衡制与国际接轨是历时大趋势”谈到了小学数学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国际惯例接轨,与时俱进。以大数的读法来看,我国是四位分节,即按万、亿来读;西方则是三位分节,即按千、百万(兆)来读。“三”“四”分节在教科书中如何处理,如何无缝衔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大数认识的内容是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所以关于大数的认识,不仅是读写、大小比较还是改写近似数的教学,都是固有的万、亿数体系。张教授在本书中这样说:
我们不妨设想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材里有这样一段“阅读材料”:
关于“大数”的读法,我国以“万”“亿”为基础,而国际上则以“千”(k)“百万”(兆,M)为基础。在有些情况下,两种读法都是允许的。例如:
1993年,我们运动员王军霞创造的女子10000米长跑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这里的10000米可以读作十千米,也可以读作一万米。
某物体重24500克,这里的24500克也可以读作24.5千克。
某特种卡车可载重20吨,也可以说成可载重2万千克。
以“阅读材料”的形式介绍“三位分节法”,让我们的孩子在英语中碰到4millio532thousand,也能够明白它是4,532,000,这不仅仅是英语老师教的,也可以是数学老师教的。
与时俱进地看待数学不仅体现在大数的读写上。在数学的解决问题里,除了商场看物价、讲折扣、付账找零等“买东西”的情境,也需要有销量、成本、利润之类的“卖东西”的情境出现,统计中的“环比”“同比”是否也可进入小学数学?在几何方面,“维度”这个词是否也可以小学数学?
二、通过“数数”活动理解运算律
在读课题2“加法与乘法交换律不是‘可以写出来’的”之前,对四年级下册的加法、乘法交换律的教学,我都认为是一种无需教学的,3+5=8,5+3也等于8
关于乘法交换律,先要说乘法的意义。二年级教学乘法的时候,为了淡化“乘数”和“被乘数”的概念,a×b和b×a都是一样的意义。如:2+2+2+2+2+2+2=14,可以用
教材中的学问太大、太深,对本书还得继续深入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