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课题1、2有感

(2021-02-26 17:33:2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理论学习园地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课题12有感

安徽省桐城市龙眠小学  汪芳芳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大道理,正如张奠宙教授在本书的序中所言“虽然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不大,但它背后所依靠的道理并不小”,通过阅读课题12,有以下浅显认识:

、小学数学要与时俱进

课题1“度量衡制与国际接轨是历时大趋势”谈到了小学数学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国际惯例接轨,与时俱进。以大数的读法来看,我国是四位分节,即按万、亿来读;西方则是三位分节,即按千、百万(兆)来读。“三”“四”分节在教科书中如何处理,如何无缝衔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大数认识的内容是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所以关于大数的认识,不仅是读写、大小比较还是改写近似数的教学,都是固有的万、亿数体系。张教授在本书中这样说:

我们不妨设想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数学教材里有这样一段“阅读材料”:

关于“大数”的读法,我国以“万”“亿”为基础,而国际上则以“千”(k)“百万”(兆,M)为基础。在有些情况下,两种读法都是允许的。例如:

1993我们运动员王军霞创造的女子10000米长跑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这里的10000米可以读作十千米也可以读作一万米

某物体重24500这里的24500克也可以读作24.5千克

某特种卡车可载重20也可以说成可载重2万千克。

“阅读材料”的形式介绍“三位分节法”,让我们的孩子在英语中碰到4millio532thousand也能够明白它是4,532,000,这不仅仅是英语老师教的,也可以是数学老师教的。

与时俱进地看待数学不仅体现在大数的读写上在数学的解决问题里除了商场看物价讲折扣付账找零等“买东西”的情境,也需要有销量、成本、利润之类的“卖东西”的情境出现,统计中的“环比”“同比”是否也可进入小学数学?在几何方面,“维度”这个词是否也可以小学数学?

通过“数数”活动理解运算律

在读课题2“加法与乘法交换律不是‘可以写出来’的”之前,对四年级下册的加法乘法交换律的教学我都认为是一种无需教学的3+5=8,5+3也等于8 所以3+5=5+3就是因为结果是相等的从未想过让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去理解交换律3+5先数3个,接着往后数5个,一共是8个;5+3先数5个,接着往后数3个,也是8不管是先数3个再数5个,还是先数5个再数3个,数的顺序变了,但结果都是8 所以3+5=5+3顺序的改变,更能体现“交换”。

关于乘法交换律,先要说乘法的意义二年级教学乘法的时候为了淡化“乘数”和“被乘数”的概念,a×bb×a都是一样的意义。如:2+2+2+2+2+2+2=14可以用 乘法算式2×7=147×2=14表示,就是把72相加”和“27相加”两个不同的运算过程等同起来了。而乘法交换律只说交换次序相乘后结果相同,没有说两个过程相同。我认为还是应该理解2×77×2是有区别的,而在计算的结果上两者是相同的,利用点子图应该能更好理解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教材中的学问太大、太深,对本书还得继续深入研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