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标签:
高考文化文学 |
分类: 《红楼梦》教学谈 |
一、解读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的意思
“甄士隐”,姑苏人士,住在姑苏城外的“十里街”“仁清巷”里,在此有一座葫芦庙,旁边就是他家,他是乡宦出身,妻封姓,贤淑、深明大义。他为当地一望族,其禀性恬淡,不好功名,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过着神仙般的生活,现已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三岁,叫甄英莲。
甄士隐,首先是个人,他的名字以及将要同他有关的故事都极具内涵,而且同本章回有关,同书的宗旨有关,也同后来的故事相关联。
人们说《红楼梦》的隐喻,草蛇灰线,从此起始便有充分的体现。
甄士隐,其意思是“真事隐”,为什么要隐真事呢?因为不能实话实说,其家,曾经历一场大劫难,其门,文字狱,因此,作者所指只能隐说,也只有隐说才能够出得了世,更何况这隐说终就成了此书的一大特点,一大成就。
仅甄士隐家住之地“仁清巷”、“十里街”是隐喻着的是“势利街”、“人情巷”,可见作者对世道的憎恨和厌恶。观其女甄英莲,隐意是“真应怜”喻的命运不堪,她后来的命之何如,自有交待,也正应了这个名字。
“梦幻”是本章故事的要点,也是全书的要点。作者在第一回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此书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读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贾雨村是红楼一书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人物,在此章中,他的姓名,借隐着一个意思,作者笑侃此书是“假语村夫”之言。
“风尘”二字,是写贾雨村在风尘中,由破落到发迹的故事,是世俗人间之风尘。
“怀闺秀”破落之中,这个贾雨村看上了甄家丫环娇杏。这个“娇杏”是隐了“侥幸”之意,也指贾雨村的发迹是侥幸所得,有讽刺的意味。
二、自然段解读
《红楼梦》第一回共31个自然段
1、这一段是作者的自述,他因一番梦幻,将真事隐去,借一个通灵的故事,写了这本叫《石头记》的书。自己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想到旧时所识的所有女子,一比较,都比他强。想当年,自己是有赖“天恩祖德”,是个“锦衣纨绔”子弟,过着“饫甘餍肥”的日子,不思进取,所以到今日是“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为此我还是编述了这本书已告天下。我今日的生活是“茅椽蓬牗,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但不妨碍我笔书胸襟啊!我虽不学无术,没有文采,我可以胡说八道啊,可以编啊!我写的书“可使闺阁昭传”“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手”。
看完这一自然段不由得鲁迅先生的一首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曹公这一段是高傲的自嘲。
2、这一自然段是提醒读者,“梦”“幻”是这本书的“立意本旨”。
3、为了让大家读通这本书由来历说起,自云“荒唐”又称“深有趣味”。
4、借中国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的故事,说有一块被遗弃的石头,经修炼灵性,因没有参与补天,自怨自叹,日夜悲号。这通灵一说,使人会联想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便是《石头记》的来由,是贾宝玉的来由,实际上也暗喻自己的悲鸣,但绝不是在写自传。
这里要注意三个词“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的喻意。大荒山是说大荒,无稽崖是无稽之谈的意思,是自嘲。而青埂峰喻意是“情根”的意思,狭义是私情、男女之情、亲情,广义是大悲悯之情,作者悲悯天地之情。
5、说一僧一道与这通灵石头的一段对话。在谈到人世尘间时,这石头便动了下凡间之心,可这一僧一道劝说这石头,说人世间虽有乐事,但到头来万境归空的。这是,曹公借一僧一道之口,说了人间实情罢了。
6、可石头执意要到人间,这一僧一道便应了,如是施展法术将大石头变成了一个鲜明莹洁的玉,大小成一个扇坠,决定将这石头送到“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
7、经过了许久许久,有个叫空空道人又来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忽见一块石头山用文字记载了这个故事,他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原来当年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将这石头抛入红尘,这石头经历了人世间悲欢离合、世态炎凉,便将故事都刻在这石头上了,可这故事无朝代,无实据可考,大概是失落了。
8、空空道人同石头论这本书,而石头认为这本书有别与历史上千篇一律的书,是可让世人耳目一新的书,又是自嘲在其中,可知这书中故事虽无年代可考,又是有各朝代之遗迹。
无大贤大忠,也不是理治之书,可尽述人生之本性的,看似琐事闲情,实是人世间真相。这一段石头设述正是作者之本意。
9、空空道人听石头所论,认为有道理,建议将《石头记》改为《情僧录》。而东鲁孔梅溪题书名为《风月宝鉴》而作者自己在书斋中(悼红轩)对书批改了十年,增删五次成书,题书名为《金陵十二钗》。
到这一段就算交待完了《红楼梦》这一书的宗旨。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在此题了一首五言绝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什么意思呢?费了一生之辛苦,沥血之作,谁能读懂其真意呢?
10、看看这《石头记》写了什么故事。笔端这就转到人世间了。这一段是介绍甄士隐。
11、甄士隐在炎夏之日,于书房中读书,困倦后入梦,梦到家里来了一僧一道,一边走一边谈。
12、这一僧一道在说,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与赤瑕宫神瑛侍者的故事,也就是林黛玉与贾宝玉到人间前的前世故事,一个是石头,一个是草木。
13、一僧一道同去,警幻仙子宫做交接要这一对男女到尘世去。
14、甄士隐好奇要问个究竟,无奈是天机,如是又想看那石头。
15、甄士隐见那石头是一个鲜明美玉,正面刻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后面还有一行小字,来到“太虚幻境”。
16、甄士隐梦醒,回到现实,带女儿上街玩耍。
17、回到家时,甄士隐见一个癞头跣脚的僧人,一个跛足蓬头的道士到他家门前,见到他抱着的女儿英莲随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人物抱在怀中作甚”。便要带走,甄士隐认为这是疯话,不舍。那僧大笑后留了一句诗:“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嘶嘶。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什么意思呢?命运不堪之意。
18、甄士隐听不明白,那道人又说了“三劫后,我在北邙(mang芒)山等你”,什么意思呢?甄士隐不明白。
19、重点是引出了贾雨村这个寄住在庙中的落魄之人。
20、甄士隐本想同贾雨村一叙,家中来了客人,贾雨村退出。
21、贾雨村见到甄士隐家中的丫环娇杏动了心。
22、这个丫环见了贾雨村也动了心,回两次头。
23、贾雨村狂喜。
24、中秋之时,贾雨村赋五言律诗一首,楹联一副,甄士隐请贾雨村到家中一聚(过中秋)。
25、两人相聚时,这贾雨村对月寓怀,作诗一首,以叙胸怀,这甄士隐出五十两白银和衣物要助,以随贾雨村之志,贾雨村第二天一早去考功名去了。
26、甄士隐本想送一送,已不见了贾雨村的踪影。
27、到元宵节,霍启(祸起)带英莲看灯,走失了。
28、到三月十五,庙里起火,甄家也被烧了,只能到田庄去生活,结果被匪患所累,只能变卖田产,带着妻子和两个丫环去投老丈人家去了。
29、到了老丈人封肃(风俗),家,又被老丈人欺与骗,日子过得凄惨。
30、就在此时,跛脚道人破衣烂衫的来了,口中念念有词,这词便是《好了歌》甄士隐听后便要解这好了歌,经他一解,果然解得好。
这一段是重点的重点,一定要懂这《好了歌》,要懂甄士隐之解,这便是本意是核心,也是全书之本意,之核。
31、贾雨村考中,回姑苏当知府来了。
(内容来自网络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