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2020-04-02 23:01:44)
标签:

文化

文学

高考

分类: 《红楼梦》教学谈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解读

上回元妃省亲极力描写场面上的繁华奢侈,人物上的大度得体,事件上的热闹喧腾,这回的铺叙就平和多了,回归到平常生活的琐碎杂乱上来。

这一回目标题暗示了其主要内容:袭人的痴情、宝玉的多情和黛玉的妒情。

脂砚斋在批语中这样写:“花解语”一段,乃袭卿满心满意将宝玉为终身得靠,千妥万当,故有是语。阅至此,余为袭卿叹。“玉生香”是要与“小恙梨香院”对看,愈觉生动活泼,且前以黛玉,后以宝钗,特犯不犯,好看煞!所以本回将黛玉的内容放在36回和宝钗对比分析,只重点分析袭人和宝玉之间的情感。

 

宝玉的多情

对于女子,宝玉从来多情偏爱有加。元妃回宫后,贾珍请宝玉去看戏,可是宁国府里上演的却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姜子牙斩将封神》、《孙行者大闹天宫》等戏,又是神又是鬼又是妖魔,敲锣打鼓,看着虽热闹,宝玉却不喜欢这些武戏。只略坐了一会儿,就去了小书房。无意间撞见茗烟和卍儿云雨之事。宝玉见那丫鬟虽不标致,倒还白净,些微亦有动人处,被他撞见羞事以后,羞的脸红耳赤,低首无言。宝玉此时竟然显得比丫鬟还着急,说“还不快跑”,又赶快追出来对她喊,“你别怕,我是不告诉人的。”与撞见秦钟、智能的那次不同,此时的宝玉不是来恶作剧的,提醒女孩快点离开,是想保护她,怕她受责罚。这个细节流露出宝玉多情的一面,他下意识的怜惜之情,也是出于对女性的尊重。

宝玉偏爱红色,去袭人家坐那么一会儿,就惦记着一穿红衣服的女子。待袭人回来还打听这女子是何人,境况如何,当得知将嫁人后,叹她非自家丫鬟,平白被袭人抢白一顿。这素昧平生的女子尚且让他如此挂牵,就更别说对袭人离开一时的依赖,还特意留着糖蒸酥酪给她吃,还有后面被袭人骗将离去而为挽留她的百依百顺了。当然更有后文怕黛玉不喜欢活动而睡出病来,故意编故事哄黛玉开心的细致用心。曹公在写宝玉多情的时候,竟是这般面面俱到,让人叹服。

 

袭人的痴情

花袭人只是一个小人物,宝玉知其姓花,便从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竹识新晴”中,取“花袭人”三字作其姓名。是宝玉房里的大丫鬟之首。

第五回中的又副册画面上是“一簇鲜花,一床破席”,暗寓“花”“袭”二字;判词是这样写她的: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袭人从小因家贫被父母卖入贾府为婢,对主子俯首帖耳,百依百顺,有时甚至是不惜出卖同伴,到主子面前告密领赏,是一个奴性十足的人物。查抄大观园、晴雯之死,似乎都与她脱不了干系。故有人评价她是鲁迅先生所斥责的那种“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主人感激不尽的地地道道的奴才”。

 对于袭人的判词曹公是带着憎恶和嘲弄的情感的。袭人所谓的“美德”,冠以“枉自”“空云”,对她的结局,冠以“堪羡”“谁知”。本来袭人是想凭着自己“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品貌,博得主子的欢心,第一个委身于宝玉,满有把握想当个“姨奶奶”,但是由于宝玉的出走,却事与愿违,在贾家难以安置时恋恋不舍、凄凄惨惨的离去。

不过袭人对宝玉痴情,一点不为过。她执着地爱着宝玉,呵护着宝玉,用她能最亲近宝玉的便利和固有的心计坚持着这份痴情。她也有自己的优点:袭人胸襟宽阔,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比熙凤心毒手黑,张扬放纵;不比宝钗似神如仙,难下凡尘。袭人历来忠心耿耿,忠于主人决不打折扣。“这袭人亦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伏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3)。本回中宝玉需要她,一时没见甚觉无聊,来袭人的家看她,袭人感动盈眶,“两眼微红,粉光融滑”。她的忠贞完全体现在对主人的照顾无微不至:她吩咐母兄“你们不用白忙,我自然知道。果子也不用摆,也不敢乱给东西吃”,且“将自己的坐褥拿了铺在一个炕上,宝玉坐了,用自己的脚炉垫了脚,向荷包内取出两个梅花香饼儿来,又将自己的手炉掀开焚上,仍盖好放与宝玉怀内,然后将自己的茶杯斟了茶,送与宝玉”。如此等等,无一处不刻画着她对宝玉的照顾体贴。

 

袭人聪明至极也工于心计,如她敬重贾母、王夫人、凤姐、薛姨妈,就连这些当权者的聪慧的下人,如鸳鸯、平儿等,都小心侍奉,尊敬逢迎,因而在贾府中口碑很好。这就是她看似无欲无为,对宝玉近来仗着祖母溺爱,放荡弛纵,任性恣情,心中早有规劝之意。每欲劝时,料不能听,今日可巧有赎身之论,故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她知道宝玉情深的毛病,于是用终须要离开宝玉而嫁人的谎言来骗得宝玉为她担心,答应自己乖巧听话,到最后听从她的约法三章。这些心计的运用就充分说明了袭人审时度势,深明义理。宝玉的奶母李嬷嬷偷食糖蒸酥酪且恶语相向一事,她宁可自己借口吃坏肚子来委曲求全,可见其处处想着宝玉,替宝玉息事宁人、顾全大局。这其实也是袭人痴情的一面。

 

黛玉的妒情

在大观园中,黛玉的聪明是无人可比的。她就是妒忌别人,有所语言和行动的话,也会做到有礼有据,不着刻痕,让你在迷茫之中不知不觉走进她的圈套里。她一直嫉恨着宝钗身上有金锁和宝玉相配,宝玉贪恋宝钗身上发出的“冷香”。正巧闻到从黛玉袖中发出一股幽香,闻之令人醉魂酥骨。黛玉就借机冷笑道:“难道我也有什么‘罗汉 '‘真人'给我些香不成?便是得了奇香,也没有亲哥哥亲兄弟弄了花儿、朵儿、霜儿、雪儿替我炮制。我有的是那些俗香罢了。”还有后面的宝玉不解何为“暖香”,她就讽刺宝玉:“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好一个伶牙俐齿的丫头,真如凤辣子那样刁钻的人也得服了她:真真这林丫头说出来的话,叫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如此的智慧和用心的语言只有黛玉才有。

宝玉拿耗子精戏谑黛玉时,黛玉听了“翻身爬起来,按着宝玉笑道:我把你烂了嘴的!”,这与平日持重随和、喜怒不形于色的宝钗真是天渊之别。可见拥有同样的叛逆性格和自由追求的宝黛二人是“同频共振”的,他们之间是那么轻松自然、心灵契合。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是宝黛爱情里最美丽的一段,普普通通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却又饱含爱意。这里暂且放过,后文再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