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2020-04-03 16:25:24)
标签:
高考文化文学 |
分类: 《红楼梦》教学谈 |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解读
在第十六回回目里,贾元春因为被选凤藻宫,封为贵妃,富贵和恩宠都达到了极点;可秦钟年纪轻轻竟然病死。前者走向生命的巅峰状态,后者却已上奈何桥边。这是富贵与凋零的对比,繁华与幻灭的警示。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用了八个字来形容这一状态——“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意思是说,漫山遍野的树木、繁花是那么的生机盎然,但是其中却流动着悲凉之气。这一份华丽与哀伤的组合正是曹雪芹的妙笔。
本回主要叙述了四件事:金哥自尽,元春封妃,(凤姐)夫妻对话,秦钟夭逝。
金哥自尽
凤姐的这一“弄权”,直“弄”得这两家人财两空,家破人亡。而凤姐却心安理得的坐享了三千两银子。此后凤姐“胆识愈壮”,更加恣意妄为。按凤姐自己的话说:“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脂砚斋批注:“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
元春封妃
这天贾政的生辰,荣宁二府的人齐来庆贺。谁知正在热闹的时候,忽有门吏来报:“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但这“都太监”的到来,可把贾政等人吓得不轻。慌忙撤去酒席,跪接圣旨,这夏老爷满面笑容,只是口头传达——“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完,茶都不喝一口,就又乘马回去了——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无论如何,毕竟是好事传来,家人上下立刻喜气盈腮,而唯独宝玉对此却“视有如无”,毫不介意。只有听到黛玉回来的消息才有了些喜意。脂批:“的的真真宝玉”,“大奇至妙之文,却用宝玉一人连用五‘如何’,隐过多少繁华势利等文……只借宝玉一人如此一写,省却多少闲文,却有无限烟波”。
从本回至第十八回,作者用三回的篇幅描写元春省亲,这是借省亲写南巡,康熙南巡时的曹家,正蒙皇帝恩宠,是家族最鼎盛的时期。小说中元妃省亲也是贾家最鼎盛的时期。
贾政被宣入宫,全家惶恐;元春封妃后,贾政要去东宫;大喜之日独宝玉不乐;黛玉对皇帝所赐之物弃之如草芥。这些小细节却能反映出大事件。曹公在写作上极善于删繁就简,象准备省亲这样的大事件大场面,千头万绪如乱麻一般,作者竟只从贾琏凤姐夫妻对话中娓娓道来,却能交待得清清楚楚,脂砚斋谓之曰避难法。
夫妻对话
夫妻重逢,用几句颇带风趣的戏剧对白开场,
凤姐笑迎:“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可赐光谬领?”一面平儿与众丫鬟参拜毕,献茶。
这对夫妻的日常生活中也在演戏。在春风得意之时,凤姐长篇大套地说起自己多日来的“骄人业绩”,却一连串用了七个否定式的“又”字,似乎把自己贬的一无是处。其实谁都听得出来,全是用反语自夸。因此,脂砚斋批注:“阿凤之弄琏兄,如弄小儿,可怕可畏。若生于小户,落于贫家,琏兄死矣”。而凤姐随后借题发挥的所谓“内人”
“幸亏我从小奶了你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两个儿子,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我还再四的求了你几遍,你答应的倒好,到如今还是燥屎。这如今又从天上跑出这一件大喜事来,那里用不着人?”
同时筹备“省亲”的接驾,已经开始兴师动众,大笔的“财务预算”当然在所难免。这当中,筹建“省亲别院”,所有园林规划和建筑设计等等,需要专业人员。总设计师,是委托了一个号“山子野”的“老明公”。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等实际操作层面,自然没有真才实学是难以独当一面。而诸如采买之事可就“大有藏掖”了。于是,我们就看到类似当今“权钱交易”的小把戏,在贾琏与贾蓉、贾蔷他们的两番对话中,关于采办的事情凤姐又交代一句“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幔帐的使费”。
“婶子要什么东西,吩咐我开个帐给蔷兄弟带了去,叫他按帐置办了来。”凤姐笑道:“别放你娘的屁!我的东西还没处撂呢,希罕你们鬼鬼祟祟的?”
原来腐败正是这样产生的,类似当今“权钱交易”的小把戏,以及在“当权者”之间或明或暗的展开了“优亲厚友”的各种“潜规则”。所以脂砚斋在回前批注道:“细思大观园一事,若从如何奉旨(关键词)起造,又如何分派众人(请注意),从头细细直写,将来几千样细事(数不清),如何能顺笔一气写清?又将落于死板拮据之乡。故用琏、凤夫妻一问一答,上用赵妪讨情作引,下文蓉、蔷来说事作收,余者随笔顺笔略一点染,则耀然洞彻矣。此是‘避难法’。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处,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秦钟夭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