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2020-04-03 16:25:24)
标签:

高考

文化

文学

分类: 《红楼梦》教学谈

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解读

在第十六回回目里,贾元春因为被选凤藻宫,封为贵妃,富贵和恩宠都达到了极点;可秦钟年纪轻轻竟然病死。前者走向生命的巅峰状态,后者却已上奈何桥边。这是富贵与凋零的对比,繁华与幻灭的警示。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用了八个字来形容这一状态——“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意思是说,漫山遍野的树木、繁花是那么的生机盎然,但是其中却流动着悲凉之气。这一份华丽与哀伤的组合正是曹雪芹的妙笔。

本回主要叙述了四件事:金哥自尽,元春封妃,(凤姐)夫妻对话,秦钟夭逝。

金哥自尽

     上回写王熙凤见利忘义、贪赃枉法,与不言老尼合谋,联络长安节度使云光,拆散一对青年的婚姻。这回开头就交代凤姐收到云光的回信,所托之事“俱已妥协”——张财主如愿退了婚,长安守备忍气吞声接受了前聘之物。

        谁知那张财主的女儿金哥却是个有情有义之人,得知父母退了婚,便一条麻绳自缢身亡。而守备之子,这位连名字都没有出现的青年也是个多情的,听到金哥自尽,也投河而死。最终一对有情人双双以死抗争。    

凤姐的这一“弄权”,直“弄”得这两家人财两空,家破人亡。而凤姐却心安理得的坐享了三千两银子。此后凤姐“胆识愈壮”,更加恣意妄为。按凤姐自己的话说:“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脂砚斋批注:“阿凤心机胆量,真与雨村是一对乱世之奸雄。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

元春封妃

这天贾政的生辰,荣宁二府的人齐来庆贺。谁知正在热闹的时候,忽有门吏来报:“六宫都太监夏老爷来降旨”。但这“都太监”的到来,可把贾政等人吓得不轻。慌忙撤去酒席,跪接圣旨,这夏老爷满面笑容,只是口头传达——“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完,茶都不喝一口,就又乘马回去了——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贾政只得急忙更衣入朝。一家人心里不知道是凶是吉,不住的让人飞马往来报信。从全家人的惶恐中我们可以读出贾家所处的政治环境的危机四伏,贾氏一族不是皇帝的亲信,是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的。直到挨过有两三个时辰工夫,忽见报喜: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详细询问才知,原是大小姐(元春)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里提醒一下读者:凤藻和贤德就代表了元春的才与德,故晋封元春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的原因,不是元春的貌而是因元春的才和德受到皇帝的赏识。

无论如何,毕竟是好事传来,家人上下立刻喜气盈腮,而唯独宝玉对此却“视有如无”,毫不介意。只有听到黛玉回来的消息才有了些喜意。脂批:“的的真真宝玉”,“大奇至妙之文,却用宝玉一人连用五‘如何’,隐过多少繁华势利等文……只借宝玉一人如此一写,省却多少闲文,却有无限烟波”。

 

从本回至第十八回,作者用三回的篇幅描写元春省亲,这是借省亲写南巡,康熙南巡时的曹家,正蒙皇帝恩宠,是家族最鼎盛的时期。小说中元妃省亲也是贾家最鼎盛的时期。

贾政被宣入宫,全家惶恐;元春封妃后,贾政要去东宫;大喜之日独宝玉不乐;黛玉对皇帝所赐之物弃之如草芥。这些小细节却能反映出大事件。曹公在写作上极善于删繁就简,象准备省亲这样的大事件大场面,千头万绪如乱麻一般,作者竟只从贾琏凤姐夫妻对话中娓娓道来,却能交待得清清楚楚,脂砚斋谓之曰避难法。

夫妻对话

夫妻重逢,用几句颇带风趣的戏剧对白开场,

凤姐笑迎:“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可赐光谬领?”一面平儿与众丫鬟参拜毕,献茶。

这对夫妻的日常生活中也在演戏。在春风得意之时,凤姐长篇大套地说起自己多日来的“骄人业绩”,却一连串用了七个否定式的“又”字,似乎把自己贬的一无是处。其实谁都听得出来,全是用反语自夸。因此,脂砚斋批注:“阿凤之弄琏兄,如弄小儿,可怕可畏。若生于小户,落于贫家,琏兄死矣”。而凤姐随后借题发挥的所谓“内人”  “外人”之说,既把满屋子的人说笑,又把个贾琏弄得无言以对。

 

        接着借贾琏的奶妈老赵嬷嬷之口,进一步讲述曹家当年“接驾”的情景。“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淌海水似的!” ,“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据史料记载,当年康熙六次南巡,四次由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接驾。而这段史实与《红楼梦》的关系,具体反映就在这一回里。

 

      这赵嬷嬷仗着贾琏是她自己养大的孩子,对她有感情,而且贾府历来尊重奶娘,想着这回元妃省亲,建造省亲别院,其中的油水必定装个锅满瓢满,故替儿子来求工作。

幸亏我从小奶了你这么大。我也老了,有的是那两个儿子,你就另眼照看他们些,别人也不敢呲牙儿的。我还再四的求了你几遍,你答应的倒好,到如今还是燥屎。这如今又从天上跑出这一件大喜事来,那里用不着人?”

 

同时筹备“省亲”的接驾,已经开始兴师动众,大笔的“财务预算”当然在所难免。这当中,筹建“省亲别院”,所有园林规划和建筑设计等等,需要专业人员。总设计师,是委托了一个号“山子野”的“老明公”。从规划、设计到施工等实际操作层面,自然没有真才实学是难以独当一面。而诸如采买之事可就“大有藏掖”了。于是,我们就看到类似当今“权钱交易”的小把戏,在贾琏与贾蓉、贾蔷他们的两番对话中,关于采办的事情凤姐又交代一句“江南甄家还收着我们五万银子,……先支三万,下剩二万存着,等置办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幔帐的使费”。 正因为置办东西用的钱不会是贾蓉自己出,而是在采买戏子及其行头的那三万两银子中扣除的。贾蓉才偷偷道:

“婶子要什么东西,吩咐我开个帐给蔷兄弟带了去,叫他按帐置办了来。”凤姐笑道:“别放你娘的屁!我的东西还没处撂呢,希罕你们鬼鬼祟祟的?”

原来腐败正是这样产生的,类似当今“权钱交易”的小把戏,以及在“当权者”之间或明或暗的展开了“优亲厚友”的各种“潜规则”。所以脂砚斋在回前批注道:“细思大观园一事,若从如何奉旨(关键词)起造,又如何分派众人(请注意),从头细细直写,将来几千样细事(数不清),如何能顺笔一气写清?又将落于死板拮据之乡。故用琏、凤夫妻一问一答,上用赵妪讨情作引,下文蓉、蔷来说事作收,余者随笔顺笔略一点染,则耀然洞彻矣。此是‘避难法’。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处,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

秦钟夭逝

     秦钟从出场到“夭逝”,可算是来去匆匆。本回这段文字写得如同喜剧小品,作者以游戏之笔,借阴间鬼判之口讽刺阳间世人及官场怪象,嬉笑怒骂,让人忍俊不禁。难怪脂砚斋批注:“游戏之笔,破色取笑”,“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 

 在那个时代,男子状元及第,女子进宫封妃,这是光耀祖宗、彰显门楣的大喜事。可是宝玉对于所处的封建社会、封建家族中的所谓“道德伦理”、“仕途经济”却认为是禁锢,他是勇敢叛逆的,正因为与正统观念严重不合,所以只能是“正面”写秦钟悔过,而“背面”写宝玉叛逆。写秦钟之死,也照应第五回,以劝其“悔过”的名义实则写宝玉矢志不渝、百折不回、至死不悔的叛逆性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