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荣:听《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感悟
(2019-04-04 09:09:24)分类: 五年级语文 |
《枫树上的喜鹊》
两位老师上的课环环相扣,非常精彩,亮点不少。
1、随文识字教学巧妙。两节课都有识字渗透,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后,提出问题:枫树在哪里?学生回答后出示: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比如段老师对于渡口的指导:出示图片帮学生认识字词,依次认识什么是“渡口”,什么是“渡口边”,什么是“渡船”,什么是“渡口对岸。随着老师边讲解边出示词语,接着学生认读生字词“渡口、渡口边、渡船、渡口对岸”。吕老师在教学游学习“枫树长什么样子”时,因为句子较长,,谢老师便巧妙地化长为短,采用一步步扩句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并反复练读,从易到和教两个字时,都是在段落中去学习,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
2、“喜欢”二字,是作者、教者、学者的主要情感基调,也是本节课的中心词和关键词。课堂上,段教师紧扣这一线索,抓住“喜欢”和“喜欢极了”让孩子反复读,对比读,问问题时采用请教孩子们的语气“是吗?”“真的是这么回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激发孩子们认真思考的热情,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顿时高涨。最后段老师引导学生去练习说话,比较好。
3、吕老师对于学生的朗读课文、角色表演指导的比较用心,特别是鹊鹊鹊反反复复的练习,学生读的感情非常好,还有情境拓展的,比较适当,也就是课后的第二题,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小组讨论,但是缺少讨论后的集中交流,然后在进行写一写这样学生写起来更容易、更好。最后学生说一节课的收获时候,只是对生字得到了收获,其实这篇课文的故事很有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说,这样会更完美。
总之,两位老师的课上得扎实有效,识字方法多样,朗读训练到位,在阅读中识字,在识字中理解了课文,这对于学生掌握较多的生字、新词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