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儿童京剧课程群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9-03-27 16:33:45)
标签:

教育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享誉世界的艺术瑰宝——京剧,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凝聚着民族的智慧,积淀着中国艺术的精华,传载着浓郁的民族审美情趣与传统道德理念、价值取向。国人自豪的称之为“国粹”。

   2010年11月16日,京剧成功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全世界更广泛的认可。京剧还被誉为东方歌剧,成为与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的世界三大古戏剧文化。希腊的悲喜剧已经成为历史遗迹,印度的梵剧也中断失传了。唯有京剧,历经近二百多年的坚持与创新,得以传唱至今。但是,在现今多元的社会现实面前,京剧受其自身表现形式的限制正在受到各种文化的冲击,市场逐步萎缩,观众日趋老龄化,年轻一代的京剧爱好者寥寥可数。因此,传承与发展京剧成为国家与社会的重大责任之一。

    2008年3月,教育部提出“京剧进课堂”,要求首先在各省、市选点试行,确定15首京剧唱段作为中小学“京剧进课堂”的教学内容。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如何立足现有的办学条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并喜爱京剧,一时间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学校从2011年11月起就开始了京剧进课堂的实验,聘请了一些专家传经送宝。多年来,培养了众多小演员和京剧爱好者。“京剧”进校园经过近六年的实践摸索,给学校带来勃勃生机,使校园内充溢着浓郁的国粹芬芳,“京剧进校园”真正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同时我们更欣喜地发现,京剧除了传唱之外,本身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值得我们潜心研究和利用。

二、概念界定

    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这里特指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民族文化,且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包括思想道德、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制度规范等各个方面。

    儿童京剧课程群:以京剧艺术为内容,以学校的资源优势为依托,保证课时让全体学生受到京剧普及教育,并形成课程评价体系的校本课程群开发活动。

    我们提出的儿童京剧课程群,主要以小学艺术和人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以及专业社团、普及活动为实施途径,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京剧艺术的体验,由浅入深地了解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树立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班级集体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即形成课时有保证,学科有分工,内容有层次,评价有目标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京剧普及课程、京剧提高课程、京剧鉴赏课程、京剧创作课程、京剧学科课程等方面。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研究目标:

       1.在校园内营造京剧进课堂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国的京剧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和与京剧相关的知识,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使全校学生人人会唱规定的京剧曲目,人人知道一些与京剧相关的知识,着力打造精品京剧节目,在全校形成浓厚的京剧氛围。

      2.通过对各科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对京剧艺术的认识,丰富教师的京剧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京剧演唱技能,进而通过京剧课程群的建设,探讨出本校实际的京剧教学模式,提高艺术学科的效率,力争研究开发出有关京剧教育的校本课程。

      3.通过组织学生业余参加多种形式的演唱、演出及有关社团的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并探讨出符合学校艺术教育促进京剧课程群的新路子,为建设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研究内容:

    京剧普及课程,研究京剧校本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落实。京剧提高课程,以 “金凤宸少儿京剧团”活动为基础,着力研究开展活动形式内容等。京剧鉴赏课程,做好环境氛围的营造、学生京剧知识的讲座、剧目欣赏等。京剧创作课程,以传统京剧为题材,研究创编现代符合儿童特点的京剧。京剧学科课程,重点做好京剧与语文、美术、互联网+等方面的关联。

研究重点: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儿童京剧课程群的实践研究。

四、研究过程概述

(一)京剧与语文课程

    为实施海门市名师(名品)工作室及骨干教师“乡村公益助教行计划”,体现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根据市教育工会的安排,1月5日下午,海门市余东小学“古镇京韵”工作室全体成员来到海门市三厂小学进行“京剧与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通源小学教育集团的语文老师们参加了本次活动。当日下午,余东小学的任春华老师执教了晨诵课《卜算子咏梅》。任老师先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词”的文体特点,借助图片欣赏了解梅花报春又谦卑的品性,以形式多样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通过欣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演唱的《卜算子咏梅》,进一步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包丽华老师执教了《菩萨蛮黄鹤楼》。课上,以诵读为主,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指名读、集体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了作者不向困难屈服的乐观主义精神。随后,让学生欣赏了李朋山老师用京剧韵白朗读的《菩萨蛮黄鹤楼》,余东小学的孙灵同学现场演唱了《菩萨蛮黄鹤楼》。三厂小学的孩子们听得趣味盎然,又跟孙灵同学学习了京剧的基本的动作要领,整堂课其乐融融。课后,徐勇校长作了《漫话京剧与诗词》的讲座,徐校长从京剧的唱词就是诗歌、京剧唱词中的古诗词、京剧根据诗词的内容改编、京剧诗词与人物的厚重感等方面介绍了京剧与古诗词的关系。可以说,京剧与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诗词,也许就没有京剧。

(二)京剧与音乐、美术课程

    2018年5月17日,余东小学“古镇京韵”工作乡村公益助教行活动在东城小学举行。工作室全体成员及通源小学教育管理集团各成员校的音乐、美术老师共计20余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中,老师们首先观摩了工作室成员张志群老师执教的《京剧脸谱》和石睿老师执教的《智取威虎山》。两位老师把京剧元素融入美术和音乐学科,把孩子们带入京剧艺术的美好殿堂。两位老师注重课堂上学生的独特体验,放手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中感悟京剧的魅力。最后,余东小学“古镇京韵”工作室领衔人、南通市骨干教师徐勇校长给老师们作了题为《让京剧文化走进儿童世界》,一张张精彩的照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让老师们深刻感受到余东小学“古镇京韵”工作一路走来的付出与收获,执着与坚守。

(三)京剧创新课程

    2018年9月,余东小学选送的节目《野猪林》经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晓月杯”京剧票友大赛华东分赛区评委严格审定,已入选赴北京参加总决赛的资格。热烈祝贺余东小学及孙灵同学,并预祝孙灵同学在总决赛中取得佳绩!

   热烈祝贺余东小学金凤宸少儿京剧团的孙灵同学在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中荣获少儿组铜奖!此奖着实不易啊!

(四)京剧衍生课程

    为了促进通源教育集团特色文化品质进一步提升,10月16日下午,集团总校长黄辉,集团副总校长袁霞、赵萍、集团办公室主任陆莉一行四人来到余东小学进行专题研讨。领导们来到余东小学后,首先参观了余东小学的校园环境布置,重点视察了京剧社团的练功房、荣誉陈列室、楹联馆、巧手京韵馆等特色文化馆。

(五)京剧与数学课程

       11月26日下午,海门市“古镇京韵”名品工作室“乡村公益助教行”活动在树勋小学举行,来自集团各成员校的近二十名领导和数学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工作室活动。来自余东小学的陈海亚老师首先执教了三年级数学《间隔排列》,陈老师巧妙地将余东小学的京剧文化融入课堂中,让孩子们在排列脸谱的过程中对间隔排列有了深刻的认识。整节课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来自余东小学的梁健主任随后执教了六年级数学《认识百分数》,梁老师创设了挑选足球运动员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产生对百分数的需求。接着将余东小学京剧社团的有关信息融入到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中去,使学生在认识百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对余小的京剧社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最后余东小学的徐勇校长作了《京剧文化的普及与提高》的主题讲座,向与会的领导和老师们介绍了余东小学的京剧课程。徐校长从“为什么要搞京剧课程?”“怎样搞好京剧课程?”“余东小学的京剧课程要搞到什么程度?”三个方面讲述了余小京剧课程的理念、学科融合、发展思路等。

(六)京剧与美术课程

      12月1日下午,海门市新教育科学创意嘉年华小创客集市活动在中南国际学校拉开序幕。余东小学古镇京韵巧手坊和诸多兄弟学校一起参与了此次盛会。在前期准备过程中,余东小学古镇京韵巧手坊的孩子们在张志群老师的带领下,把学校京剧特色融入美术手工制作,精心准备了一批京剧脸谱,京剧T恤,京剧挂件。这些展品在众多摊位中因为有了京剧元素从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大批新教育代表驻足观看。他们有的询问这些作品的制作过程,有的观摩孩子们的现场展示,还有的把看中了的京剧作品直接放入行囊,扫码支付!!!据悉,余东小学古镇京韵巧手坊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科学创意嘉年华了。为了在去年的基础上升级换代,老师和孩子花了很多心血,把单一的平面京剧脸谱制作成立体多维脸谱,并加装挂件与吊穗,使其更加具有美观与实用!余东小学古镇京韵巧手坊作为学校京剧特色课程的一个衍生课程,多年来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参与,很多学生京剧作品就被用来布置校园,让京剧文化弥漫整个校园!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京剧艺术课程群蕴含着宝贵的学校教育资源。京剧艺术课程群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京剧艺术的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本课程群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独特的美,从而形成对京剧艺术的肯定态度,进而形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形成运用京剧艺术丰富生活,提升生活质量的意识,进而具备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吸取京剧艺术中的道德力量,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态度。

现如今,走进余东小学的校园,你会感受到浓郁古镇京韵氛围,无论是环境文化还是大课间的音乐都洋溢着京剧的元素,给孩子的童年留下难忘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