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训赛用”一体促教师专业成长
(2019-12-18 12:29:43)“强教必先强师!”“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的第一要务。瑶海区教体局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由区教研室牵头负责师训工作,实现研训一体,学思结合。“请进来讲、走出去学、坐下来读、沉下身研、推出去讲、扶上台赛”多种途径百花齐放,推动教师培训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一、建章立制明思路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教研室在区教体局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下,构建“1231”的教师培训思路,夯实三层次培训机制。“1”是树立一个理念:主动发展,有效作为的理念;“2”是把握两个重点:以解决学校办学及一线教师实际所需为培训重点,“3”是三个层次,是指“国家省市提高培训-区级专项培训-学校校本培训”三个层次;最后一个“1”是一个目标,即以提高质量,促进发展为目标。
二、高校引领求真知
“未来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先进的理念”。为了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近几年,瑶海区组织全区专兼职教研员、业务副校长、教科研主任、学科骨干教师共深入教育先发地区的985及211高校参加高级研修。在学习实践中形成了“听看读写做”的培训模式,即:听一系列讲座、看一所学校、读一本专著、写一份心得、做一次分享。培训心得集结成册,发至区属每一所学校。“五个一”的模式在合肥地区首创,并成常态化。
三、行政推动提质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政推动是师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瑶海区严格按照教育部、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组织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教师培训,近5年,共组织62人次参加国家培训、43人次参加省级培训、18207人次参加市级集中、远程等各类培训,区教体局下发《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指导各校规范、科学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各校校本培训参训率100%。为使培训取得实效,区教研室加大培训过程的管理和督查力度,利用 “瑶海教科研平台群”和“瑶海业务校长工作群”进行有效管理。
通过网络学习,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搭建平台,开展与名师同课异构活动,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研训结合增效益
“以修进为本,学会求知”。为提高中高考复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每年中高考前夕,瑶海区教研室都邀请高校教授、省市学科教研员和一线名师,面向区属两所高中和全体初中师生,“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开展中高考复习备考专题培训讲座活动。
依托各学科骨干教师联盟、市、区名师工作室、五个市级教师培训基地,开展各类主题研修活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强化走进真实课堂的落地培训,以实践研修为主,开展课例研讨、主题论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立了博客群、QQ群,实现网上交流互动、资源共建共享。
五、以会代训学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代培训不仅仅是提供给教师事实性信息,更是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的高层次学习。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及教学实践应用能力,瑶海区积极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研讨会。开展了瑶海区中、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外教口语集训;组织中学语文骨干教师赴济南参加系列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组织小学语文、数学教师参加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数学名师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组织瑶海区幼儿园园长、幼教辅导网组长及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专题研修培训。组织开展心理健康专题研修培训等。
六、名师讲学指方向
校本培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瑶海区各校立足实际,结合校情,积极开展主题式、情境式等校本培训活动,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元立体培训。行知学校邀请国内享有盛名的专家、名师,如李镇西、吴非、刘铁芳等,为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或现场答疑。38中、55中构建“听说读写考”特色校本培训模式,“听专题讲座,说心得体会,读教育专著、写教育随笔,考中考试卷”,彰显了“有效”,凸显了“特色”,呈现了“精彩”。
七、网络研修见成效
各校充分发挥网络研修的作用,依托“一网、一平台、三中心”,常态地开展多样化的教师网络研修,积极实践“教研与培训相结合、网下与网上相结合、虚拟与真实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开展集体备课、观摩课例等活动。
下一步, 瑶海区将紧紧围绕“三大工程”,即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和素质教育提升工程,进一步落实“四个到位”,即资金到位、项目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以教育改革发展为中心,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核心,以学习型组织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从实际所需出发,关注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培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