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必备(五)

(2019-08-14 20:31:16)

高原(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和缓);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到500米之间,有一定的起伏);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高差大);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4、什么是地势

地势是地面高低起伏的大体形势,侧重于高低走势”,也就是哪里高哪里低,向哪个方向倾斜。

5、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要从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和地势三个方面描述;如中国的地形特征:地形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6、总结亚洲地形特征?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是高原山地,四周是平原丘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7.说出亚洲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季风气候典型。

8.阿拉伯半岛、中亚、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朝鲜半岛、日本分别是什么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温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和温带季风、亚热带和温带季风。

9、亚洲河流

2)如何判断河流流向?根据地势高低 ,如何判断地势高低?根据河流流向 

    亚洲河流流向特征由中间流向四周 ,判断依据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第二节   认识区域——欧洲西部

10、描述欧洲西部的位置?

1)半球位置:北半球、绝大部分在东半球

2)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

3)海陆位置:北部北冰洋、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欧洲西部

4)与其他重要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

11、欧洲西部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要从哪几方面描述 

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

12、描述欧洲西部的地形特征?

1)地形以 平原 山地为主;多冰川作用地貌,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沿海的 峡湾  地貌等

 

 

2)北部、南部是山地 ,中部是平原 

3)地势 中部低,南北高  

13、欧洲西部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说出欧洲西部从南到北的主要气候类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2)说出欧洲西部(52°N)从西到东的气候类型?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从西到东分别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度大陆性气候。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3)总结欧洲气候特点

以温带气候为主,海洋性气候典型

4)欧洲南部是地中海式气候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农业地域类型是地中海式农业,种植的水果有葡萄   柠檬橄榄柑橘,这些水果品质都比较好的原因是 

 地中海式气候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有关。

5)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乳畜业 ,说出该地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不利于谷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所以,该地农业以乳畜业为主。

6)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规律、成因、特点?

分布规律:南北纬40°到60°的大陆西岸。

7)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 气候典型,典型的原因?

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大部分在北纬40°到60°的大陆西岸。

大气环流,常年受西风影响;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地形:平原为主,山脉东西走向,利于西风进入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多半岛,使陆地各点距海比较近,受海洋影响明显。

8)欧洲西部从西向东气候由海洋性 大陆性 过渡,降水越来越  ,温差越来越 

14、描述欧洲西部河流特征

水文特征:流量充沛;流量稳定;无结冰期; 含沙量小。(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 

流量充沛的原因是降水丰富;流量稳定的原因是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无结冰期的原因是最冷月气温大于0; 含沙量小的原因是植被好

水系特征:流程短(由于大陆轮廓曲折,且面积不大);流域面积小;落差小(多平原);支流众多(降水丰富)。 

(补充   河流特征描述:河流特征一般从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描述

水文特征如何描述:流量大小(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和流域面积有关);流量季节变化大小(与补给有关,补给量多的季节流量大)、什么季节为汛期;有无冰期含沙量大小

 

 

水系特征怎样描述: 河流长度、流向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及其形态  河网密度  落差或峡谷分布河道曲直

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在工业化的初期 中期 阶段,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如大庆、克拉玛依等形成石油 工业城市,鞍山、本溪、攀枝花等形成钢铁 城市。

15、鲁尔区的繁荣

1)鲁尔区的位置,位于德国的西部 莱茵河 河东岸。

2)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 资源,在9世纪上半叶就大规模开采,并逐步形成了以钢铁 工业为中心的煤炭 、电力、化工、 钢铁 、机械、五大工业部门。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工业发展一般要从哪几方面分析?

位置是否优越资源能源是否丰富交通是否便利市场是否广阔或者接近市场科技是否发达劳动力是否丰富廉价政府政策产业基础是否好;产业集聚如何等)

3)鲁尔区繁荣原因是什么?

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中部

基础是 煤炭资源  丰富,水资源丰富

水陆交通便利,莱茵河 河流经鲁尔区。南北东西的十字路口

欧洲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科技发达

4)鲁尔区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鲁尔区是否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煤炭资源丰富; 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因为河网密布,且有运河沟通,位于欧洲陆路交通的十字路口;市场广阔;离铁矿较近。

16、鲁尔区的衰落及综合整治措施

1)出现衰落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后

2)表现:

煤炭开采量下降(为什么会下降);

钢铁企业大量倒闭(为什么会倒闭);倒闭原因:效益较低;国际竞争。

新企业不愿意迁入(为什么)

3)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廉价石油竞争,煤炭能源地位下降;其他国家钢铁企业的竞争,钢铁危机;单一重工业经济结构;新技术革命冲击,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需要劳动力减少;污染严重,新企业不愿意到此落户。

4)鲁尔区是如何走出衰落的困境?(综合整治的措施)。

重组企业,扩大规模,以提高效益;

调整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引进发展新兴工业和服务业。

调整工业布局(如何调整)

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  治理污染

 

 

第三节   认识国家——美国

17、美国位置

1)纬度位置: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本土都位于温带。(夏威夷州 位于热带,

阿拉斯加州 位于寒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大西 洋,西临太平洋洋,南临墨西哥湾。

3)经度位置:73°W-----125°W ,位于西半球。

4)与其他重要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北接加拿大,南临墨西哥

18.领土组成和首都:面积937万平方公里,大陆本土有48个州,1个特区,海外飞地有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首都华盛顿,位于美国本土东北部部。

三、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19.美国地形特征?

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地形分布:西部高山,中部南北贯通的广阔平原,东部是古老低缓的山地。

最典型的特征是,南北三纵列。

20.叙述美国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冬季利于极地冷空气长驱南下,带来寒潮、暴风雪天气;夏季也有利于墨西哥湾暖湿气流自由北送,使中部平原降水较多;

西部高山直达沿海,使来自海洋的西风只影响到西部沿海一带,使西部的地中海式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西部沿海狭长地带;由于山脉对水汽的阻挡,由西部沿海向内陆降水迅速减少;

东部山脉低缓,冬季来自极地冷空气可以影响到东部沿海,使东部沿海比同纬度西部气温较低;夏季,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可以越过东部山地,进入内陆,由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

 

理解以下问题

美国中央大平原为什么降水相对较多?

由于东部山地低缓,来自东部的大西洋的水汽可以越过山脉影响中部平原;同时平原南北贯通,来自墨西哥湾的水汽可自由北上。

来自海洋的西风暖湿气流为什么只能影响到西部沿岸一带?

北美西部高大的山脉直达海岸,阻止西风进入内陆。

来自极地冷空气为什么可以影响到东部沿岸?

东部山脉低缓,对冷空气阻挡不明显。

 

21.美国耕地面积大的原因?

中部平原面积广阔,占全国面积的二分之一强,且降水较丰富,,耕地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中央大平原,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22.美国西部山脉的成因?

 太平洋板块与 美洲 洲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

23.美国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 多样 ,以温度大陆性气候气候为主。多 寒潮、暴风雪、飓风、龙卷风 等气象灾害。

24.密西西比河对美国的意义?

形成广阔的冲积平原;带来肥沃的土壤;提供充足的水源;带来便利水运;提供大量水产品;带来丰富的水能。

25.北美五大湖的成因?冰川侵蚀作用。

26.(维多利亚大)瀑布的成因?流水侵蚀作用

四、区域发展阶段——美国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必修三P8--12)

27.区域发展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哪一阶段?

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我国:  工业化阶段

28.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29.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30.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有哪些特征?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为主。

区域空间结构:中心城市少,现代化交通线少。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对外开放程度:低。

31.工业化阶段有哪些特征?

产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区域空间结构:中心城市发展快,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交通运输建设加快。

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32.为什么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比较好?

因为上海市经济发达,成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很强。

3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有哪些特征?

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比重;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区域空间结构:城市化水平高,交通运输网络化和信息商务网络化逐步形成。区域内部差异缩小,处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

34.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什么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高科技

35.美国东北部早期发展起来的条件有哪些?

煤炭、铁矿、水资源丰富;水运、铁路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产业协作较好;开发时间早。

36.美国东北部后来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失业人口增多。

五、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农业为例

37.叙述美国农业生产有利条件?(也可以问:美国发展农业有利的区位条件?)

1)有利自然地理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降水较丰富,热量较充足; 

2)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国际、国内市场广阔

交通:完善的水陆交通运输体系

政策: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科技:先进发达的农业科技

工业: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机械、化肥、农药

其他: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商品化和专门化生产。

38.美国商品经济发达,什么 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

追求效益

(二)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特征: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39.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特征(美国农业生产特征)是什么?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40.什么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就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4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是什么?

因地制宜(依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2、专门化生产的意义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优势   更好的利用农业技术和设备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利于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43、专门化生产的特点:专门化、规模化、商品化、机械化 

44.美国乳畜带分布在哪里?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东北部五大湖周边地区

形成的条件: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壤贫瘠,不利于谷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东北部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消费市场广阔。

45.美国玉米带(小麦带)形成条件?

形成条件:气候:光热丰富,无霜期长,降水量较多   地形: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

土壤: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水源:水源丰富   市场广阔  交通便捷  国家政策的支持

46.小麦带的分布?玉米带南北两侧------北侧是  小麦,南侧是 小麦

(补充)

1.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分冬小麦 春小麦 。春小麦是  收;冬小麦是

种,冬季在地里越冬,第二年夏初收。由此可知,种植冬小麦地区冬季气温不会太低,所以冬小麦比春小麦分布纬度

2. 棉花:是喜热作物,对水分也有一定需求,但开花期及收获期忌多雨、喜光照。

 

 四、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7.过去美国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生态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黑风暴)

环境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农产品污染

48.面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发展 生态 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和处方”农业; 

政府政策支持:制定政策、法规、计划; 

推广农业新技术,如:免耕 休耕轮作

49.与处方农业比较,过去的种植方式会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

过去的种植方式由于滥用化肥、农药,造成污染土壤、水源,污染农产品。

什么是处方农业?

农场主在购买化肥、农药前,必须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根据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的程度,结合用地规模,开出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

处方农业有什么好处?

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减少了土壤、水源、农产品的污染、

50.什么是保护性耕作?具体有哪些措施?

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将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直接种植。

51. 免耕的意义?

减少水分蒸发;减少风、水对土壤的侵蚀;提高土壤肥力;利用截留大气降水;利用农作物存活。

52.轮作苜蓿的意义?由于苜蓿有固氮作用,所以轮作苜蓿有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补充: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

1. 生态农业:是指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某一定的区域内,因地制宜的规划、组织农业生产。 

2. 有机农业:是指不用化学合成物质的农业  

3. 节水农业:就是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采取水利和农业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的农业。也就是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的结合。

4. 精确农业:是指的是利用高新技术,获取农作物生长环境因素的精确数据,分析影响小区产量差异的原因。并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效的调控措施,区别对待,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  “处方农业”

5.处方农业:是指根据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的程度,结合用地规模,开出施肥、农药的处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必备(四)
后一篇:必备(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