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2020-05-01 15:45:51)
标签:

文化

教育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王曰: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兴国。几,近也。有近一言可以兴国。

孔曰: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知此,则可近也。言无乐於为君。所乐者,唯乐其言而不见违。人君所言善,无违之者,则善也。所言不善,而无敢违之者,则近一言而丧国。

邢疏:此章言为君之道也。“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者,鲁君定公问於孔子,为君之道,有一言善而可以兴其国,有之乎?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者,几,近也。孔子以其大要,一言不能正兴国,故云言不可以若是。有近一言可以兴国者,故云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者,此孔子称其近兴国之一言也。事不可以一言而成,如人君知此为君难,此则可近也。“曰:一言而丧邦,有诸”者,定公又问曰:“人君一言不善而致亡国,有之乎?”“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者,亦言有近一言可以亡国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者,此举近亡国之一言也。言我无乐於为君,所乐者,唯乐其言而不见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者,此孔子又评其理,言人君所言善,无违之者,则善也。所言不善,而无敢违之者,则近一言而亡国也。

朱子集注:几,期也。诗曰:“如几如式。”言一言之间,未可以如此而必期其效。“为君难,为臣不易。”当时有此言也。因此言而知为君之难,则必战战兢兢,临深履薄,而无一事之敢忽。然则此言也,岂不可以必期于兴邦乎?为定公言,故不及臣也。“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言他无所乐,惟乐此耳。范氏曰:“言不善而莫之违,则忠言不至于耳。君日骄而臣日谄,未有不丧邦者也。”谢氏曰:“知为君之难,则必敬谨以持之。惟其言而莫予违,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邦未必遽兴丧也,而兴丧之源分于此。然此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几”。王肃、孔安国、邢昺等训近,朱子训期,尔雅、说文训讫,讫即终也。

四书辨疑:如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人君果能因此言而推知为君之难,不敢自逸自恣,知所自勉,则人之此言,岂不近于一言而兴邦乎?几之为言近,意甚明白。下文丧邦之说亦同。旧说与南轩、滹南之说,大意皆是如此。“近”字之说如此平直易晓,“期”字之说如此迂曲难通,果欲搜奇求异,以易晓者为非,以难通者为是,心不在公,自昏其明,吾末如之何也已。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虽说一言不至于如此却有相近者。

“为君难,为臣不易”,这是为定公言,本不言“为臣不易”,只是这与为君难是同一句古语,引用要完整,所以一并引用。

“无乐”,不图别的,就图……。

“唯其言而莫予违也”,摆权威,不允许反抗,不接受谏劝,搞一言堂,唯我独尊。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韩非子难篇: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饮酣,喟然叹曰:“莫乐乎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于前,援琴撞之,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四书考异:“此夫子举晋平公成言以为定公戒也。上文兴邦之言,亦即大禹谟‘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二语之变,足以相明。集注谓盖古有是言是也。”

“如不善而莫之违也”,这句话也可以读出夫子不唯命是从。

黄氏后案:言莫予违,敢自是也。自是则谗谄所蔽,祸患所伏,而人莫之告。自古丧国之祸,多由自是。陆敬舆所谓天下大虑,在于下情不通。所谓忽于戒备,逸于居安,惮忠鲠之怫心,甘谀诈之从欲,不闻其失,以至大失也,皆自是也,自是者安知难。

蔡清《四书蒙引》:夫邦之兴丧,亦必由于积渐,岂有一言便能兴丧,故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然能因一言而知所谨,则可以兴邦;因一言而恣所欲,则可以丧邦。虽于敬肆之分,积累将去,乃能兴丧,而实皆因一言以致之,故曰“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李炳南先生《论语讲要》:“一言而可以兴邦”,这是成语,鲁定公怀疑,一句话有这样大的功用吗?所以他问孔子:“有之欤?”孔子对定公说:“言不可以若是”,一句话就把国家兴起来,大概不如此,但是“其几也。”几字当近字讲,较好。虽不能说一言兴邦,然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可与兴邦接近。例如有人曾说:“为君难,为臣不易。”为君,为臣,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国家办理大事,所以难为。如果为君者深知为君之难,而能慎重其事,则“为君难”这一言虽不立即兴邦,但也就近于兴邦了。定公又问:“一言而丧邦,有诸?”一言丧邦,也是成语。孔子答意相同,举例则略有分别。例如有人曾说:“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此意是,我当国君唯一的乐趣,就是我所说的话无人敢违背。孔子举例后,再加以辨别。国君说的话,如果是善,也就是有道理,无人敢违,那当然很好,如果不善,而无人敢违,那样,虽然不会马上就亡国,但已接近亡国了。孔子解答鲁定公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指明为政者有知难敬事之心,要有去骄纳谏之心。

读论语,从夫子一言当中,亦可以兴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