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2020-04-05 16:02:33)
标签:
教育文化 |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马曰:恸,哀过也。
“有恸乎”。孔曰:不自知已之悲哀过。
邢疏:言夫子哭颜渊,其悲哀过甚。“从者曰:子恸矣”者,从者,众弟子。见夫子哀过,故告曰:“子恸矣。”“曰:有恸乎”者,时夫子不自知已之悲哀过,故答曰:有恸乎邪。“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者,因弟子言已悲哀过甚,遂说已之过哀亦当於理,非失也。夫人,谓颜渊。言不於颜渊哭之为恸,而更於谁人为恸乎?
邢疏所说:夫子不为颜回哭而更为谁哭?此解不妥。其他弟子听了岂不伤心,觉得夫子偏心?“亦各言其子也”,虽学得不如颜回,但都是弟子,其他弟子死了也不如此恸?此恸只为颜回?这是离心离德的话,想来夫子不是这个意思。
朱子集注:夫人,谓颜渊。言其死可惜,哭之宜恸,非他人之比也。胡氏曰:“痛惜之至,施当其可,皆情性之正也。”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论语稽:“圣人哀乐不过乎中,哭渊而恸,从者犹觉之,而孔子不自觉,所谓‘观过知仁’也。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此则小过未能免。然有为而为,恸所当恸,则亦不得为过矣。”
此章,从者都说,夫子你太过哀伤,要节哀。弟子之意如“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夫子经弟子提醒,才也觉得太过伤心。
夫子最懂颜回,无他人更能懂。颜回死,夫子最伤心,其他弟子也都知道夫子伤心之处,只有最懂颜回的人才会哭得如此伤心啊,所以夫子说“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最伤心的人才哭得最伤心!
无人真正懂得夫子此时的感情。以我的理解来说,唯有丧子至亲之痛是如此的。
或许,你来哭哭看,你哭不了。这就是人的感情,也可见夫子并非虚情假意,而是真情流露。平日都教导学生要中庸,凡事不能过,而夫子此时伤心过头,所以向大家解释最伤心的人才哭得最伤心。心中有这么多伤心,才会这样恸,并不为过。正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夫子说,我为颜回之死而恸,又有谁能比我更伤心啊?!而夫子如此伤心,大家并不吃醋,而自己哭颜渊也未伤心如夫子,确实没有夫子伤心。夫子如此说,也并没有批评弟子不够伤心,毕竟伤心都是发自内心的,内心感情之事,是平日相处积累,而夫子与颜回又特别知心,所以夫子哭之恸,大家都知道分量。
每为弟子恸?礼失均衡,可乎?
宰我问夫子,说,若其他弟子死,夫子会如此伤心吗?宰我会不会如此问,我们不知道;倘若宰我有问,而夫子会如何答,我们更不知道。或许,弟子们自己都在想,可能都有答案:为什么我们都没有如夫子哭颜回这样伤心?自己哭颜回如此,而若是自己死,颜回会怎么哭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