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2019-12-05 17:32:51)
标签:
文化教育 |
“闻”。孔曰:“前所闻未及行,故恐後有闻不得并行也。”
李炳南先生《论语讲要》:谓子路求学,闻而能行。子路有闻,闻于师,或闻于朋友,闻得某一种学问,立即实行。如果尚未实行,唯恐又闻其他学问。
反身录:“未行而恐有闻,子路急行之心,真是惟日不足,所以得到升堂地位。吾人平日非无所闻,往往徒闻而未曾见诸行,即行而未必如是之急,玩憩因循,孤负时日。读至此,不觉忸怩。”
古人对“闻”还有另一种理解,即是名声、声誉、名誉之类的意思。包慎言《温故录》:闻读若声闻之闻。韩愈名箴云:“勿病无闻,病其晔晔,昔者子路,唯恐有闻。赫然千载,德誉愈尊。”其言当有所本。盖子路当时有声闻之一事,为人所称道。子路自度尚未能行,故唯恐复有闻。
黄氏后案:韩子知名箴曰“内不足者,急于人知。霈焉有馀,厥闻四驰。昔者子路,惟恐有闻。赫然千载,德誉愈尊。”韩子引此文解为文誉之闻,义正通。告过则喜,承誉则恐,此子路之所以贤也。
此二论亦有助于修养,可参考。但依然取“有闻速行”义。
“行”,时习之。孔子之言,皆出于修养。立说传言,学习之根,子路马上去做,怕来不及。
《论语集释》按:论语中皆记圣贤言行,而专记贤者善行者,惟此一章。
此章言子路行之有力,非不愈再闻,唯恐行之不及,故喻行之速也。正不待来者,见其行速也。君子不恐多闻,但欲速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