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从教记43:有些疲沓了
(2024-03-17 22:22:55)
标签:
教育 |
今天的这次上课,任务较多,竟然忘了一个环节。那就是课前伊始的复习提问,一开始的时候,也没计划好,直接忘了。再就是,提问的时候,忘了部分学生的名字,有些汗颜。看来,一节课的各个环节都应该设计好,利用好。一节课的效果才能发挥到最大。
上课的时间有些紧凑,到校后,即可就进行了课堂的上课准备。结果,还是把学生的名单忘了。很是滑稽,上了半年的时间,居然没能把学生的名字全都记住。而现在的等级制后,应该多关注后面的学生,督促他们专注于学习才行。显然,自己是忘记了这部分学生。
上课的环节是直接进入第四单元的学习,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1931-1945,一共14年的时间。在二班的时候,还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电视剧里的,对14年的调侃。学生的兴趣显然是被调动起来了,看来,故事性,是历史课上一味不可或缺的调味剂。有了这款调味剂,课堂上,就不会那么的枯燥无味。只不过,自己的讲故事水平,实在是差强人意。语言吐字不清,重复的话语较多,语速太快。学生根本听不明白,自己要十分的注意自己的讲课语言才行。
随后是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算是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说了一遍,遇到重要的知识点,当然是停下来背诵。背诵完后,才进入下一个环节。此时,自己忽然意识到,光这样的说课本,是不是太机械了?学生是不是有点疲劳?会不会不够专心?好在学生的听讲还算是认真,能够紧跟老师讲课的步伐前进。由此看出,学生还是愿意回到课本的。如果,用课件的话,课本的关注程度肯定会下降。还是回到课本来复习的好,课本是根本,是学生最初熟悉的知识载体。其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了着重的讲述,是应该的。当然,重点的选择不应该面面俱到,那样的话,根本没有时间。还是提前做好功课,看看图谱上的重点是什么,就应该按照图谱上的内容来讲述。一遍下来,学生对课本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因而,复习起后面的知识点来,就顺畅多了。
接下来就是图谱的复习,直接拿出图谱,先做知识要点回眸。再做后面的历史再现,也就是图片题。本单元的还是比较的简单,直接写出来就行了。接着是后面的选择题的练习,只是,由于时间的缘故,做了几个,就到了下课的时间,只能是课下做了。
本节课,让我对课本的如何使用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印象,那就是还必须要回到课本,回到这个根本。课件即使使用的话,也不能脱离课本,回到课本,翻阅课本,依据课本,不断的阅读课本。这才是正确使用课本的方法,在此之上,才能谈到如何使用图谱。今后,还要思考如何布置作业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