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从教记8:国庆假期后的第一节课
(2023-10-08 22:21:32)
标签:
教育 |
国庆假期,两位班主任老师抓的都很严格,时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到校后发现,果真如此,学生的作业情况不错。两个班都能顺利的完成,算是把这件事情放下了。
假期之前就知道,假期后,要进行考试的。考试的范围就是到第二册的第七课,距离这个范围还有几节课的距离。怎么办?自己思考了一下,还是按照图谱中的提纲带领学生复习吧。于是,一上课,先是让学生起立,读下发的关于第一册的提纲内容。要求仅仅是读一遍,时间多了,担心下面的任务完成不了。而让学生站起来读提纲,则是为了让学生保持专注。读了大约7分钟左右的样子,就让学生停下了。自己也没有时间来提问学生,不知道这样的操作行不行?不提问,学生就不会重视起来,就读不到心里,提问的话,又担心时间不够用。还是进度重要,取舍一下的话,只能是舍去提问的环节了。
接下里就是第三课的学习,这节课,本就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的。用吸引人的课件导入新课,四个美国总统的雕像引人入胜,学生很感兴趣。随后,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美国内战的背景,原因,南北双方矛盾斗争的焦点。导火线是林肯担任总统,他对黑人奴隶制的态度,南北战争的转折点等等。在讲解这些内容的时候,插入必要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会考的时候,材料题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再就是对林肯的评价,南北战争的性质,意义等。这个地方,就比较的重要了。只能是暂停一下,让学生先背诵一阵再往下进行。这个时候,两个班的差距就看出来了。我都是从后面开始点的名,二班的学生凡是起来背诵的,都能顺利的背诵完成,一班的学生则表现不好。不但背诵的慢,而且,借的课本也不全,有大约五个学生居然没借到课本,忍不住说了他们几下,让他们下一节课的时候,一定带来。背诵的情况应该是比较的顺利的,另外,在这里,还有一个环节设计的比较的好,就是有了对独立战争和内战的比较。对比的方面有领导人,文献,性质,共同作用等。这里的对比,是第一册和第二册内容的对比,而且,比较的有深度。自己一个劲的提醒学生抬起头来,认真的看黑板。相信,只要能够认真听讲的,应该能够当堂记住大部分的重要知识点。
课件中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个就是练习题。自己在后面设计的几个题目,当时的时候,看着还可以。但是,学生一做起来的话,就显得太简单了。大部分肯定是和本节课的内容相关的,只要对照着本节课的内容来回答就是了。但这些都是历年的中考题啊,不可妄自菲薄。不可过高的估计学生的本事,只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才会看到学生的真水平。至于作业,基本上就不再布置了。学校不同意,班主任老师也不同意,也就算了。
这节课下来,还是有遗憾的地方,就是作业没法体现。今后的上课中,还应该加上知识提纲的当堂积累才行。老师一边上课,学生一边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烂笔头赛过好记性,多写记住的就快,就多。如何一边上课,一边记知识点,是接下来自己要思考的事情了。